6月25日至26日,包头市青山区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青山宾馆会议中心一楼会议厅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巴特尔同志亲临指导,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中和同志主持。青山区委班子的同志本着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态度,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深刻剖析,开出了既动真碰硬、充满‘辣味’,又严肃认真、团结和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一是领导带头,消除了“怕”的顾虑。为了彻底消除“怕得罪人、怕穿小鞋、怕丢面子”的顾虑,区委班子的“班长”张建中同志放下身段,带头自我亮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摆上桌,共挖掘了个人在党的政治、组织纪律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等各级配套规定方面的问题3个,“四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18个,以“自我开炮”营造出敢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区委班子的“副班长”、政府的“一把手”郭文焕同志带头批评党委“一把手”,指出了5条直击麻骨的问题,用行动给其他常委们展示出打好“作风战”的决心。区党政“一把手”既为常委们做了“样板”,也为全区党员领导干部打了“样子”,打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火辣局面。
二是戳中要害,杜绝了“绕”的套路。为了避免以往民主生活会中“吹捧与自我吹捧”的现象,区委各常委一改往日“你好他好、互不干扰”的民主生活会的套路,紧扣“四风”等问题,深刻剖析自身以及班子其他同志存在的问题和表现,进行激烈的相互批评。10位常委通过“自己找、别人批”的方式,共查找出345个问题。这些问题直戳“四风”要害,戳到了痛处,听了让人如坐针毡。比如,“抓落实不持久,缺乏钉钉子精神,研究布置城乡一体化工作前紧后松、流于形式”;再比如,“个人性格比较固执,再加上多年的职业习惯,与人交往有些生硬、故装清高,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等等。同时,在相互批评时,基本不用“含糊不清、表达暧昧”的“缓冲词”,多用“直言不讳、点中穴位”的“辛辣词”,达到了红脸、冒汗、火辣的程度。
三是见人见事,避免了“空”的现象。为了避免互相批评时“放空炮”的现象,区委班子通过多次召开专题常委会议,确定了相互批评的“硬杠杠”,即在批评时必须举例说明、言之有物,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一层层“剥洋葱”,一层层“揭面纱”,逐步做到与事接茬、与人见面、与思想对光。比如,批评中提到“执行政策搞变通”,紧接着就补充到“为迎合上级领导的口味,加快项目建设,在前期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同意开工建设,给后期的工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种‘先上车后买票’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再比如,批评中提到“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如果不举例说明产生畏难情绪的具体表现是“对涉及社保类信访案件从分管的角度研究解决得不到位。特铸厂、小丽花奶业欠缴养老保险问题至今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是执行力落实力欠缺的问题”的话,这条意见就大而泛之,更别提整改落实了。
四是排毒掏心,防止了“散”的后果。为了避免“辣味有了、团结没了”的现象,区委班子成员充分弘扬党内整风精神的优良传统,本着不文过饰非,不发泄私愤的原则,会前充分沟通交流、彻底谈深谈透,做到坦诚相待,善意提出意见,正确对待批评,真正实现了“红脸不红眼、出汗不出气”。在这种久违的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无所顾虑,一对一提出3—5条意见,平均每位班子成员接受批评意见35条,虽然如此,但真正成为了一个战壕的战友,消除了隔阂,真正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活动目标。青山区委书记张建中说:“问题多的同志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个好干部,只是因为工作多、与各位的交集多,产生的问题也就多。这样的民主生活会,不但不散心,而且还暖心”。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党建云平台供稿 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