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67的个头,皮肤黝黑,一身朴素的衣着,还有一个常年没离开过身的旧挎包。在习水县乡村的小路上、田间地头……他的身影人们早已熟悉。
他就是习水县纪工委副书记,永安镇白鹿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吴焱。
民生挎包:装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
今年3月,吴焱同全县100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一样,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背上挎包,坐上客车,开始他为期一年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群众才会和你做朋友,把你当家人,有什么心里话才会给你说。也只有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吴焱的日记里,写着这样几行字。
“这里的群众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群众对党委政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才能让这里的老百姓尽快实现小康梦?……”一个接一个的疑问,吴焱实在坐不下来。刚入村,他简单布置一下寝室后,就马不停蹄开展进村入户走访。
向家山山高坡陡,十年九旱,村民饮水、农灌仅靠望天水解决。3月5日,是吴焱上任的第三天。在向家山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供该组人畜饮水的蓄水池年久失修渗透现象严重,池内干涸见底,80多户385人和400余头大小牲畜出现用水难题。为查明水池渗透原因,他与几位村民打着电筒,搭起楼梯,钻入近800立方米的池内,仔细查看渗透墙体,丈量裂缝尺寸,标识标记位置,与村民共商水池整治措施。
“修水池、安管道,把水引到家家户户,这是为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可高达10余万的资金从哪儿来?”躺在办公室的床上,吴焱辗转反侧。
第二天一早,他拿着申请报告,乘客车就往县城赶。来到水利局,他把向家山组水窖险情,人畜用水困难及整修方案向水利部门详细汇报,第二天一早把水利局的技术人员请到向家山,实地察看病险水池的修缮,最终争取10万元项目资金为该组新建人饮工程。
“吴书记,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今天如愿实现,你就是我们的恩人!”村民们无法掩饰内心那份久违的感激。
民情日记:记录群众疾苦和愿景
翻开吴焱的民情日记、工作笔记和驻村干部工作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对走访村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帮扶措施和下步打算。
3个月时间,吴焱走遍了白鹿村14个村民组,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近200条,他那3本不离身越记越厚的民情日记里记着群众的疾苦、诉求还有致富的期盼。
徐家沟地漏组居住着43户人家268口人,由于不通公路,村民生产生活资料运输仍靠肩挑背驮。“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资金不足部分我想办法解决。”群众会上,吴焱的话激励着全体群众。“干!”村民的声音震天响。
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吴焱找熟人,问朋友,东跑西凑,终于找到1.5万元,及时解决了村民材料费困难。短短20多天,连接到43户村民家中的最后1公里水泥路终于打通了。
民心足迹:走进百姓心中
作为一名实职正科级纪检干部,吴焱走出干净舒适的机关办公室,放下干部的架子,把自己当着一名普通干部走进白鹿村,走进百姓心中。
“吴书记一个月住在村里至少都有24天。他白天下去走访,处理问题,有时处理矛盾纠纷很晚从村里回来还要召集我们班子同志学习。通过他的学习教育和示范带动,现在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村支部副书记陈友刚如是说。
从入村的那一天起,吴焱从未在村办公室磨蹭过一天,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走村串户,走访百姓,嘘寒问暖,渴了喝几口随身带的水瓶,饿了吃几块饼干,累了就在路边石头上歇会。
3个多月来,吴焱率领村支两委干部先后硬化通组公路2.4公里,争取人饮工程资金10万元,受益群众1500余人,争取县扶贫办资金60万元发展红心柚60亩3500株,培训养羊大户100户,指导农户开展羊圈改造40余间,调处大小纠纷15件。
挎着包,手握民情日记,还有一摞摞为群众代办的证件和群众交给他的诉求材料、村民的帮扶名单、到县里争取产业项目经费的报告。村里的群众熟悉了,都称他叫“挎包干部”。(肖雪利 记者 陈俊 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