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浙江省常山县招贤镇以深入开展走亲连心活动为抓手,结合正在开展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办惠农实事,促项目实施,改“四风”问题,开辟了干部转变作风的“大课堂”,架起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截至5月底,镇村党员干部累计下村入户6500人次,全面了解农户基本情况和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结合“三民工程”建立农户档案6300多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排查化解群众矛盾570多起。
沉到一线干实事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想,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这是教育实践活动中,招贤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的重要心得。
学而思之,醍醐灌顶。明确了方向,找到了症结所在,镇村党员干部纷纷认领了“责任田”,扎实开展“走亲连心”活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招贤镇泉目山村就有一件“怪事”,农户家里烂掉的胡柚成了“宝贝”。村民民介绍,前段时间,村干部在村里发出200张名片,说是村民只要拨打名片上的电话,他们就会以一角钱一斤的价格上门收购烂胡柚,越烂的胡柚越受欢迎。
一个早上,村民蓝菊就卖出了52斤剥去保鲜袋的烂胡柚。蓝菊是村里的贩销大户,每年收购贩销几十万斤胡柚。“现在天气热起来,烂掉的胡柚多起来了,以前只能扔到田里去,很招苍蝇蚊子。现在他们村干部上门收购,我们就不用担心烂胡柚没地方去了,还不影响村子环境。”蓝菊告诉笔者,她已经卖给村干部六百多斤烂胡柚,换来六十块钱,“比做来料加工还好些呢。”
“我们一个村每年会产生大约50万斤烂胡柚,村民大多直接倾倒到水里,或者田间地头。”村支书曾金生介绍,“去年村里建了一个沼气站,我们试了一下,烂胡柚很好发酵,所以想出了收购烂胡柚的方法,由村里贴点资金收购,到时沼气站将烂胡柚折算成沼气再返还我们村里。今年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乱倒的烂胡柚了。”原来,这些烂胡柚都被送进了沼气池,用以发酵沼气供应村民。
“这10多天,我们这里已经处理了1万多斤烂胡柚。”站长吴世明告诉记者,据估算,一吨烂胡柚大约能产生20立方米的沼气,“接下来,除了烂胡柚,我们还计划处理掉全村的有机垃圾,只要是有机物,都能产生沼气。”
真情打动群众心,“干部作风转变了,我们的心气也顺了。”不少村民说,这段时间大家都主动清扫自家地头,将废弃瓜菜叶、生活垃圾主动倒进垃圾桶。曾金生说:“只要我们真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就会认同。”
即知即改转作风
招贤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聚焦“四风”存在的问题,开门纳谏。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进农家,深入调研,登门访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广大群众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深入查摆其“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换来了实话、听到了诤言。
在“四问招贤干部”大讨论中,镇宣传委员吴春仙说,她在乡镇工作多年,自认为做到了为民亲民,但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对照‘四风’检查,深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做得不够。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村官陈小平在学习心得中写道:“通过集中学习,才明白为什么搞这项活动,我们干好工作为了谁。”
群众诉求无小事,问题和意见面前,最好的是立即行动,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招贤镇对征求、梳理到的138条“四风”意见,以群众关切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自查自纠,即知即改,列入即知即改42条,已整改35条。
针对镇村干部发展信心、干事激情不足的问题,镇里就连下“实招”。一方面,依据镇班子年龄结构、工作经历、特长优势等因素,选优配强镇班子队伍,发扬干部“向下扎根”精神,让干部扎根招贤。另一方面,结合招贤实际,开展驻村干部与行政村双向选择,设置副片长、镇督考办、古镇老娘舅调解团等镇设特色岗位,为50后干部干事搭建平台,促使老乡镇工作优势得到发挥。
以常山港为界,江北片区暨老五里片各村人居环境欠佳、脏乱差现象严重,一直戴着“县内最脏农村”的帽子,不少群众提出整改要求。在群众路线开展过程中,镇党委多次组织干部深入象湖、鲁士、五里、泉目山等行政村一线,力量下沉,一方面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对村庄内外、道路沿线陈年垃圾、黑臭垃圾河塘进行彻底清理;另一方面指导、帮扶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制定整顿方案、落实工作机制。通过镇干部带头干、村干部跟着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干一件成一件、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些村也终于一改旧貌换上新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中,全镇共收集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538条,推进党委、政府工作的“金点子”130余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60余件,为全镇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浙江省常山县招贤镇党建云平台供稿 祝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