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湖北武汉武昌:“四进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4年06月19日10: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武昌区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在职党员、街道干部、职能部门“四进社区”,全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基层一线服务工作体系,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生根社区”为主题,推动领导干部进社区。持续开展“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使社情民意直达党政领导,形成领导和群众良性互动。一是建网络。以区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区管干部为主体,每名处以上干部与5个困难户“手拉手”、“结对子”,全区500多名处以上干部走进170多个社区、2500余户困难家庭进行“点对点”帮扶,构建起遍布全区的服务群众网路。二是重实效。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结对户衣、食、住、行、医、教、保、业、乐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建立帮扶档案;坚持每月1—2次走访联系对象,围绕扶贫帮困、化解矛盾、政策惠民、就业脱贫等内容有针对性开展帮扶。三是管长远。逐步实现从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广泛利用简报、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选树先进典型,形成日益浓厚的活动氛围;通过撰写民情日志、心得体会,干部的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以“三个到位”为目标,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实现对群众的贴近、贴心服务。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制发全区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职能部门领导率先垂范下,引领全区在职党员有序走进社区报到登记。目前,全区13个街道174个社区报到党员共计16044名。二是平台搭建到位。鼓励在职党员担任“三长三员”、业委会和社区“大党委”成员,参加群众性社团;打造组团服务、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四大平台”,专设联系社区党员、联络党代表、掌握社情民意“三大板块”,设定11个活动载体,方便在职党员开展服务。三是作用发挥到位。通过入户走访、设立意见箱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及时整理,形成“微心愿”菜单,供在职党员选择认领;完善公开承诺、双向反馈等制度,强化考核激励,促进活动长效化。自活动启动以来,已收集居民意见千余条,落实帮扶资金3.59万元,办结实事项目394个。

以“三全机制”为抓手,推动街道干部进社区。突出常态化、规范化,建立街道干部“岗在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一是全覆盖动员。把驻社区工作作为基本职责,街道干部全员参与挂点驻社区工作,实现了对全区174个社区全覆盖。每名干部每周到社区工作不少于2天,每月不少于10天,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贴身服务辖区居民。二是全过程管理。结合社区实际,建立驻社区工作指导制度,制定驻社区工作年度计划,明确街道干部驻社区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街道与每名干部签订驻社区工作责任书,并设立监督电话,发动党员群众监督。三是全方位联动。整合“三万”、“老吾老”等活动,驻社区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详细了解群众真实需求。区委定期研究分析收集的情况,整合区、街及职能部门力量联动服务,及时解决基层问题。

以“整合资源”为保障,推动职能部门进社区。整合区直部门资源进社区服务,把区委、政府服务群众的资源充分整合集中到基层一线。一是与群众需求结合。引导各职能部门根据具体的服务内容、服务事项,制定工作计划,列出项目清单,指导社区安排每周活动“课程表”,在社区公开栏等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二是与社区服务对接。与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和结对帮扶活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阳光家园”基地等,深入挖掘资源潜力,解决社区突出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把资源整合到民生最实处。三是与绩效考核挂钩。将整合部门资源进社区开展服务情况,按照5%的权重,列入相关单位绩效考核目标;建立服务公开承诺制度,将评议结果直接计入各部门年度绩效得分,与评先表彰挂钩。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党建云平台供稿  张吉军 张振宇 杨菁 )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