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贾汪区针对农村环境脏乱无序等问题,以美丽、生态、宜居为目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马年实实在在地为群众书写幸福。
“秣马厉兵”,铺平建设大道。
一是责任分解到位。印发了《贾汪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细化职责分工,分解目标任务;将全区的镇、街道划分为四个片区,实行定期观摩、比学赶帮、示范带动;二是宣传引导到位。通过电视、网站、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自觉融入“美丽乡村”。在区政府网站设立了“美丽乡村”专题,解读内涵,展示美景,制作了简报15期,通报各地进展;在区电视台开设了“美丽乡村行”栏目,宏扬先进典型,以点促面,带动整体。三是考核调度到位。把“美丽乡村”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各地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4月29日,全区举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观摩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对成效显著的12个村予以表扬,对行动迟缓、进度不明显13个村全区通报批评。
“策马扬鞭”,提档整体环境。
一是高标准规划引导。引进专业设计团队,对乡村道路、景点、绿化带、柴草堆放点、公墓及公厕选址等,在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高水平统一规划设计。紫庄镇在协调好群众利益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公厕及公墓选址,建设镇级公厕6座、公益性公墓53亩,合理选择各村柴草堆放点并制定标识牌,依据河道分布规划了村级下水道管网。二是善体系净化环境。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加强对市场化运作的监管。每个村都配有专职保洁员,配备垃圾车和清理工具,每8户配备1个垃圾清运桶,每100户配备1个大钩臂箱,将生活垃圾按可利用和不可利用进行分类收集,实现了村级市场化保洁体系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大力整治乱堆乱放,集中整顿村内乱堆杂物,集中清理村庄周围、道路两侧垃圾,对沟渠、洼地垃圾清理见底,打捞河道漂浮物。江庄镇签约一家保洁公司,配备垃圾运输车5辆、封式垃圾箱100个、洁人员100余人,实现保洁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沟渠、村内道路、建筑垃圾及乱堆乱放现象。三是查缺损完善设施。全区各地加强道路、照明、排水、公墓、柴草堆放场、公共水冲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汴塘镇对村庄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线路等全面改造,使各种线路尽量同杆铺设,杆线架设整齐,远离村庄,实现整体美观;老矿街道着力实施农村公路“硬化、畅化、绿化、美化”工程,硬化村庄道路6300米。拆除旱厕并新建水冲厕所4处,安装照明路灯123盏,新修下水道4500米,新配备垃圾箱16个,有效提升了村庄宜居水平。四是“寄乡土”提升绿化。以习总书记“记得住乡愁”要求为标杆,大力推进村口、路口、家门口以及宅前屋后植树增绿。耿集办事处在大力培植“乡愁”果园,耿集居委会90余亩的车厘子园、徐庄村160余亩的柿子园、桑元村和王庄村各80余亩的冬桃园、永庄村70余亩的石榴园让耿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
全区共有16万名农村党员群众投身清洁攻坚行动,至5月底,共收运垃圾12.86万吨,清理积存垃圾及乱堆乱放4.2万处,栽植绿化树木136.67万棵,硬化道路19.91万米,改造和新建水冲厕所97座,修建下水道9.75万米,新建柴草堆放场237处,安装照明路灯1686盏,购置垃圾钩臂箱箱212个。
“龙马精神”,彰显乡村风情。
一是去“政绩”做强特色。全区采取因村制宜,因陋就简的策略,从村情村貌实际出发,延续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固有的空间格局,发掘文化底蕴及别致特色,使各乡村风情傲然彰显;严厉查处片面追求高标准,脱离实际、舍本求末的行为,强调尊重群众意愿,严禁用行政命令强行推进。马庄村先后投资930万元建造了村民文化广场、村史展览馆等,在采煤塌陷地上开发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做大做强农家乐生态旅游,开展乡村民俗展览、国际乡村交流,形成旅游观光、餐饮休闲、文化体验、商品贸易为一体的民俗旅游产业链,打造了国家级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并于今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100个“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之一。二是防“形式”变废为宝。该区坚决查处对沿路沿线屋舍墙面简单的“涂脂抹粉”、“穿衣戴帽”,以立标语牌、搞“样板房”、做“盆景”等走过场行为,实行网上公开、全区通报制度,接受群众评议。青山泉村村委会后原是生活污水通道,杂草丛生,不美观、不卫生,村里召开支部委员会,邀请老党员与群众代表献计献策,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全村投资27余万元,在现有沟渠基础上修建了30吨处理能力的氧化池,在池上回填土方,改造为菜园,种植果树、花草、蔬菜,美化了环境。三是健机制内部挖潜。在全区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开展了农村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活动,动员全区4700余名农村党员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在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中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卫生知识教育普及,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各村建立完善村庄环境管理专项制度,制定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在实现村容村貌和谐眷美的同时,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汴塘镇影山村地处丘陵,原本道路崎岖,村内河道被垃圾堵塞成污水沟。村党总支发动全村44名党员带头动手美化环境,采掘山上石头在村口铺设了石板路,打造景观石桥;带动村民清理河道,把污水沟改建成荷花渠;筹集资金22万元铺平硬化了村内道路,栽植了女贞、紫叶李等景观树种,修建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购置了村民健身器材。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贾汪区122个涉农乡村整体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过去到处漂浮垃圾的小河已清澈见底,生机盎然;堆满了柴草垃圾的房前屋后已栽上了整齐的树、种上了美丽的花;过去坑洼、脏乱的道路已变得宽阔通畅。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在逐渐形成,乡村群众的幸福已经写在脸上。
( 江苏贾汪党建云平台供稿 沙礓 王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