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新疆昌吉市: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06月17日10: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新疆昌吉市针对村、社区实际,各基层活动单位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打好“因地制宜”牌,助推84个行政村、50个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各项环节形成声势取得实效。

“百讲”传颂活动好声音。结合各自实际集中群从便于宣讲的特点,传播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活动氛围。一是微文艺“宣”。六工镇十三户村、大西渠玉堂村镇利用好文化大舞台、村民文化活动室等载体,滨湖镇滨湖村、三工镇下营盘村开展点单式送文化下乡活动50余场次。市文化馆、影剧院、及各镇文广中心、各村农家书屋,将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用、阿肯弹唱、戏曲、小品等文艺形式展现出来,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应知应会内容文艺化、口语化、大众化,阿什里乡的阿肯弹唱、六工镇的“三下乡”等系列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展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的新风貌、倡导团结和谐的新风尚。大西渠镇通过组织参与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排舞比赛等文体活动,紧密党群、干群关系,既丰富了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微党课“讲”。 将群众路线教育、中央、区、州市党委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分解成易学、易知、易会的各种极具知识趣味性的微话题,庙尔沟乡庙尔沟村、二六工镇下六工村通过手机学习市委组织部党务通发送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基础知识、民族宗教政策、惠民政策等“微党课”内容,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度融合,用本土语言、生动课件、身边事例,让基层党员有兴趣听、听得懂、学得会,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融入群众心灵。三是微宣讲“送”。六工镇西五工村、二六工镇下六工村组织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先进典型巡回宣讲,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有年轻党员上门一起学习,年轻党员通过微博、微信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入村宣讲23场次,佃坝镇二畦村、阿什里乡金涝坝村开展草根宣讲163场次。通过宣讲队员讲典型、民间艺人讲党恩、干部群众谈体会,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多语”倾听群众真意见。通过15种方式21条渠道广泛征求意见,针对庙尔沟、阿什里牧区各村和中山路田园、北京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维、哈等各民族语言夹杂,组织能说会讲民族语言的党员干部,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深入民族群众听真意见,真听意见。一是挑选精干“沉下去”。组织134个驻村工作队1000名党员干部深入84个村、50个社区广泛征求意见535条,推行“周二集中办事日”,组织能懂会说维、哈等话的干部到“赶场地”村委会听取意见,自4月以来收集意见62条。二是现场倾听“唠家常”。榆树沟镇、六工镇等乡镇利用晚上和农闲组织驻村干部、民族干部到民族群众家中逐户征求意见建议300余条,庙氽沟、阿什里乡利用牧区“红色毡房”集中村组干部、“三老”人员、群众代表开展“毡房访谈”活动,面对面听取民族群众意见建议41条。三是收集民意“补漏洞”。六工、三工等乡镇各村扎实开展“党建系列教育日”,设立意见收集台,通过集中说事日收集意见建议93条,依托84个村、50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成立诉求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接待前来说事的群众8000余人次,受理诉求、建议811件。

“百室”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各乡镇街道依托84个村、50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接访、解惑答疑、宣传推介,与乡镇、街道供水、供电、供热、消防、派出所等部门建立了应急事项联动机制,规范村、社区干部轮流排班,规范登记、接待、处理、督办、落实等各个环节,每周五将不能办理的事项交乡镇街道维稳中心协调办理。整合资源,市委组织部门联合文明办、团委、妇联、民政、老龄、红十字会等部门成立成立党员服务中心,组建联合会,在乡镇、街道成立分会16个,在社区成立服务站50个,在网格党支部设立服务分队510个,推行干部联帮包,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与贫困群众结对子785个,慰问困难群众556户,积极推动全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社区服务群众的通知》,形成“联合会+分会+服务站+服务队+服务小组”的服务网络,采取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结对帮扶、进村进社区开展爱心行动为弱势群体提供设立文体宣传、医疗义诊、法律咨询、消费维权、就业咨询、政策宣讲、扶贫帮困、保洁绿化等17项爱心服务,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开通服务热线66条,受理电话咨询9000余次,走访群众1.3万余户、设立“阳光就业求职窗口”67个,提供各类就业、服务等信息1800余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130件,有效解决政策“走在路上”、服务“停在嘴上”、实惠没有“落在身上”的“末梢堵塞”问题。

“多措”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下发《昌吉市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4—2016年任务实施方案》,投入资金4000万元,完成30个村、社区阵地建设工作,启动510套乡镇干部周转宿舍建设,成立村、社区、企业党委13个,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村企联建活动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方案10个,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的设置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共建立党组织47个。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36个,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专职联防队和群众骨干队伍24小时混编巡逻、错时服务、信息采集和报告制度,北京南路街道康宁社区开展“组团式服务”,融民俗风情、社区文化、邻里亲情、服务娱乐于一体,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微服务”、特色楼道、示范楼栋创建活动,50辆亲情服务车、1000套社区亲情服务装通过助老之家、北京南路街道丽苑社区人间晚晴托老中心、温情港湾、复转军人驿站、六点半学校、大管家服务社等提供特色服务。各乡镇街道开展“为民服务集中办事日”、 开设“我为昌吉献一策”百姓论坛等活动,各行政村积极推动农村党员设岗定责,通过设置社务监督岗、技术帮扶岗、治安联防岗、民事调解岗全市共有3312名农村无职党员实现了有岗有责。

(昌吉市党建云平台供稿  吕冬梅)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