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深化村级科学发展“三增三强”(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基础设施强、服务阵地强、民主管理强)工程,围绕“让小田变大田、死钱变活钱、农民抱成团、民生走在前、村庄变乐园、产业谱新篇”,重点抓六个方面突破。
一是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真正让土地转起来,让小田大起来。到目前为止,新沂已建立了土地合作社91家,土地流转中心16个,流转土地总面积32.5万亩,其中流转100亩以上的大户土地面积2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4。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大户不断增加,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益不断显现。
二是金融创新,死钱变活钱。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行了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近年来,共发放抵质押贷款7.16亿元;今年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当前正在3个镇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下半年将全面铺开。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引入金融、中介机构,科学合理确立农村农户的林权、水权、地权、宅权、房权等产权,将农户小钱变大钱,死钱变活钱,资产变资本,真正激活农村金融的一池春水。
三是专业合作,农民抱成团。以农地联合为主体,农机联合为重点,农技联合为支撑,农艺联合为方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41个,入社农户1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5%。草桥镇巾帼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4180人就业,年种植600万吨有机蔬菜,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有机蔬菜销往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机关、部队食堂,年产值4186万元。
四是社保先行,民生走在前。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60岁以上的农民领上养老金,实现新农保、新农合全覆盖,真正让广大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按照“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差”标准,在253个行政村建成标准卫生室,力争让农民看病在门前,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五是统筹城乡,村庄变乐园。按照“资源配置最大化、区域发展特色化、功能体系最优化”的原则,将县域经济空间分为“一个中心、四个片区”五个功能区,在1000平方公里区域内做强园区、做靓城市、做精城镇。把所有城中村的农民全部转为非农户籍,实现农民变市民;在5个中心镇实行规划、就业、保障、居住四个一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结合“万顷良田”工程,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自然村、居民点,建立了“万福家园、新圩新村”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六是特色突破,产业谱新篇。借助农业龙头企业远大畜禽、骆马湖水产、益客食品等,实施了农业富民计划,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达到富民目的。同时,以“生态新沂”为引领,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来培育,凭借“生态旅游文化节”这一载体,以“一山(马陵山)一湖(骆马湖)一古镇(窑湾)”为媒介,深度开发,强势宣传,大力推介,生态旅游文化的磁场效应进一步凸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新沂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去年,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新沂党建云平台供稿 宋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