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市县传真

浙江龙游县沐尘乡:全面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工作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06月13日10: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浙江省龙游县沐尘乡在巩固“住乡包村联户”制度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建德市寿昌镇“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做法,全面开展以“访民情、解民忧、集民智”为主题的“基层走亲”活动,致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用脚步丈量民情。一是干部搭配“老+少”。制定干部联村安排表,根据10个村村情,实行1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搭配2-3名年轻干部联村工作的模式,使老干部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年轻干部迅速融入角色。二是计划安排“雨+晴”。面对走访中“老弱病残”留守、白天基本无人、傍晚大门紧闭的现状,要求干部合理安排好手头工作,对晴天不在家的农户,雨天走访;白天不在家的农户,晚上走访;家里没人的农户,电话走访,确保走遍所有农户。三是走访划分“急+缓”。将走访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走访对象主要为村“两委”干部、各线负责人、党员、村民代表、重点对象等,共500余户;第二阶段走访对象为普通群众,共3500余户。3月5日至今,共走访农户2653户,收集意见1350条。

二是用责任分担民忧。一是记好“两本账”,要求干部在走访中记好《征求意见表》和《包村手记》。征求意见表主要反映农户对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包括对饮用水、林区道路建设、文化建设、下山脱贫、农民增收等工作的意见。《包村手记》主要记录农户的户情,包括家庭人口、务工情况、房屋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学会“聊家常”,“走亲戚”不是“走过场”,要用农户喜欢的方式进行,拒绝官话套话。要求以农户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如:竹山的收成、子女的工作、孙子女的教育、村庄的环境等,推心置腹进行交流,收集到真实的意见。三是担任“代办员”,乡干部在走访过程中,要主动向农户宣传“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提升、计划生育等方面政策法规,及时答复农户意见、建议,主动“代办”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力之外的事情交乡党委备案,由乡党委统一答复。

三是用行动落实民愿。一是建立“数据库”。按照道路建设、文化建设、水利建设等八类内容,梳理收集到的意见,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并交干部解决、答复。目前,共收集意见1350条,其中:道路建设类445条,占33%;文化建设类108条,占8%;水利建设类216条,占16%;环境卫生类216条,占16%;改善农民居住类162条,占12 %;农民增收类 81条,占6%;社会事业类 95条,占7%;其它类27条,占2%。二是采用“金点子”。以“周一夜学”为平台,实行“走亲”情况一周一汇报。对当前能解决的、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意见,列入乡议事日程,抓紧实施。对农户反映较多的林区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意见,列入乡五年规划,统一实施。三是展现“新作风”。 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当好农户的“店小二”。将走村入户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完善请假制度、会议制度、住夜包村制度等勤廉制度,对执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检查结果和年终考核相挂钩,提高干部工作效率,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浙江省龙游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张丽)   

分享到:
(责编:高巍、秦华)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