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毛病”,如群众观念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工作踢皮球、推诿扯皮、拖拖沓沓、懒懒散散等,具有周期长、潜伏深、难根治、易传播等“特性”,常为群众所诟病。
“机关病”不仅破坏党员干部形象,折损政府公信力,还会导致政令“梗塞”,成为深化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同时,“机关病”的传染性很强,容易使周围的人一起得病,最后导致整个地区风气变差。所以,必须及早给“机关病”开方下药,根除这颗“毒瘤”。
从“病根”上来看,是干部思想上“抛锚”,抵抗力下降,滋生了“四风”等问题。同时,外部环境对“机关病”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风气太差必然导致干部跟风效仿;此外,干部整天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拍脑袋想问题、出方案,脱离基层实际情况,也容易养出“病”来。
在笔者看来,要彻底根除“机关病”,必须抓要害、下猛药、出重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方治病”。
一是下定决心“挖一挖”。想要“对症下药”,必须找准干部身上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药效。“机关病”久治不愈,就是因为治疗老是“挠痒痒”,没有触及“病根”,结果治标不治本。深挖干部身上的问题,除了依靠广大群众外,干部自身也要敢于揭露,在民主生活会上,要展开“辣味”批评,将“机关病”彻底曝光出来。
二是敞开大门“晒一晒”。“机关病”能存在这么久,就是因为缺少阳光的“照射”,给了其可乘之机;只有将问题晒出来,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才能确保“机关病”不留死角。通过“晒”问题,既能更好的接受治疗,也能发现更深层的“病因”,有利于干部“身心健康”;同时,让群众看得清楚明白,不仅提高了满意度,还能防止“机关病”反弹。
三是狠狠发力“扫一扫”。“机关病”横行多年,可谓是根深蒂固,要破除它必须“刀刀见血”。无论“病情”是轻是重,都要坚持“零容忍”,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扑灭所有“歪风”,防止“机关病”死灰复燃。清扫“病毒”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而且永远没有终点,必须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保质保量坚持下去,才能取得看得见的实效。
四是交给群众“评一评”。整治“机关病”的效果究竟如何,干部自己说了不作数,要让群众来亲身感受,以他们的满意度为标准,检验“机关病”的疗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有没有切实解决?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有没有破除?踢皮球、打太极等现象有没有改善?这些都需要群众来“打分”,只有群众认可了,才能交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