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下基层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迅速启动整改,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如针对反映的青年创业难等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深化推进青年就业创业三大行动,打造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梦工厂”。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597笔,贷款总额6563万元,帮助1867名青年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开展创业类活动26次,覆盖青年5000余人。
唱好融资“三部曲”,破解青年创业“启动难”问题
一是整合资源,定好 “主基调”。继续与农信联社深入开展小额贷款工作,在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共青团组织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优惠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工作格局基础上,简化流程,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保障。2014年,共向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56笔,贷款总额580余万元,直接带动96人创业就业。
二是创新模式,选好 “主旋律”。通过市县联动,加强与农信联社合作,为县农村致富带头人给予同类贷款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20-40%的利率优惠,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再优惠10%;积极创新担保机制,为创业青年提供信用、联保、普通保证等多样化的担保选择。
三是拓宽渠道,唱好 “三首歌”。与联合村镇银行合作,开展常山县农村青年信用户评定工作,目前已评选信用户100名,对已评定的“青年信用户”给予优惠贷款政策,先后发放贷款103笔共924万元;开展创业达人秀活动,目前已对28位达人进行了优惠授信,授信额度569万元;制定《常山县青年创业示范户管理暂行管理办法》,对信用户实行“三级”评定、年度审核,推进农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保证信用户评选工作长效常态。
牵好服务“三条线”,破解青年创业“入门难”问题
一是畅通创业服务“信息线”。依靠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县乡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帮助青年在就业推荐、技能培训、项目选择、资金扶持等方面提建议,为青年提供有效创业就业信息300余个。依靠QQ群、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方式发布培训、见习、招聘、项目、贷款等就业创业信息4000余个。
二是理通创业基地“见习线”。通过“青企联动、校地合作”,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培训基地、实践基地,新建立青年各类创业示范基地4家,为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80个。同时,依托浙江酷普电子商务公司,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电商培训、营销见习等一系列服务。今年来,已实现岗位对接上岗157人,通过见习实现就业136人,自主创业28人。
三是输通创业导师“帮扶线”。推荐县市青联、青企协中的企业负责人及高校专家成为青年创业导师,导师与青年根据行业和双方特点进行双向选择、一对一辅导,200余名青年得到创业立项、工商登记、贷款融资、市场营销、税收优惠等环节的跟踪帮扶。同时,加强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对接,帮助青年解决农业技术等问题20余个。目前,全县共有青年创业导师10位,并有1位青年在导师的推荐下进入浙江农林大学深造。
把好帮扶“三道关”,破解青年创业“提升难”问题
一是把好政策服务关。深入青年了解意愿,通过走访、调研、交谈掌握现今青年就业创业的第一手资料,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走访部门收集政策,整理财政局、县农办、人事劳动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有关优惠政策10多条,制作《常山青年创业宝典》,便于创业青年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优惠政策;创新谋划载体,推出“常山县创业扬帆行动”、“青年信用户评选”、“创业素质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各类扶持青年创业政策10余个。
二是把好素质培训关。针对青年创业在起步阶段面临经验缺乏、政策不熟、技能不足等问题,与农办、高校联动推进创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到衢州学院进行了为期7天的创业技能培训;举办常山第二期青年创业素质培训班,50位创业青年赴浙江农林大学接受培训;依托职业中专,组织开办全县电子商务培训班4期。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200余人参加了创业就业素质培训,完善了创业项目,将创业梦想付诸实际。同时,通过“引进来”方式,邀请著名学者、优秀创业家讲创业,开办青年大讲堂,今年来开展创业讲座2场,服务青年1000人次。
三是把好典型示范关。通过开展各类创业大赛、青年就业技能大擂台、大展演等活动,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岗位技术能手。组织参与省市先进评比,14位农村创业青年被评为衢州市“一村一品”农村致富带头人,2位被评为浙江省农村致富带头人,4位青年入围衢州市十大青年复评阶段。今年4月,从全县60余名网络创业青年中评选出10名新锐青年网商,激励引导青年争当自主创业、勇于创业的先锋。
(常山县团委党建云平台供稿 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