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云南洱源:走好“六步棋”抓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2014年06月09日11: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中,洱源县紧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要求,坚持走好“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建强服务队伍、抓好服务资源配置、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夯实阵地基础、突出服务载体”的“六步棋”,推动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走好“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棋。一是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全县88个行政村统一设置为党总支部,在1236个村民小组中分别以单设和联建的形式设置516个党支部,在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设立13个党支部,组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30个,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在成立县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县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按照“行业相近、对口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实现了工作格局优化、工作效能提升的目标。二是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努力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成的大党委工作制,目前正在调查摸底阶段。在片区、楼栋和流动党员集中点,依托“一园四区”以及居民小区等,以“网格化”管理为主,同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条线集中指导、片区统筹落实”的工作体制,协调推进片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确保了党建全覆盖。

走好“建强服务队伍”棋。一是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结合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工作,调整充实各级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配备了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每年开展1次农村党员巡回培训,每年举办1-2次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邀请省州各领域专家学者为他们授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机制。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党组织常务书记和大学生村官队伍纳入村干部管理考核,全面推行签到签退制度,实行“三亮一评”和民情日记、工作日志等制度,制定了《洱源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强化随机调研,督促他们在职在岗、发挥作用。每年分别选派一批村党组织常务书记、选聘一批大学生村官,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和源头活水。三是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采取镇乡为主、职能部门参与的方式,组织县镇机关事业单位技术骨干、“两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产业发展能手、大学生村官等,组建了4支农业产业技术服务组和75支专业性服务队,在技术推广、医疗卫生、法律咨询、旅游服务、市场信息等方面义务为群众提供专项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单一帮扶”为“组团服务”。

走好“抓好服务资源配置”棋。围绕《洱源县关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制定了《2014—2016年洱源县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规划》、《2014-2016年洱源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规划》、《洱源县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红色股份”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洱源县“红色信贷”贷款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和《洱源县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5份配套文件。统筹发改、民政、财政、住建、扶贫和金融信贷等部门,整合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等各种资源,多管齐下,实现了资源整合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为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走好“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棋。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14年新增财政预算700万元,主要用于村(社区)、组干部岗位补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工作津贴以及购买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红色信贷”财政贴息等方面。继续每年安排100万元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二是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强行业统筹,全县各级各部门向基层安排任务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都配套相应的经费和资源。实行县级部门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对口共建机制,县级部门每年都给予基层必要的工作经费和项目支持,形成推动基层发展的合力。对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税前列支、党费拨返等形式多途径增加工作经费,确保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有钱办事。

走好“夯实阵地基础”棋。坚持建管用一体化,软硬件一起抓,从规范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三牌两旗入手”,按照“八有”要求,及时对村级活动场所外观标识进行清理和规范,切实提升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水平。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精心打造了右所镇团结村、邓川镇新州上巷村民小组等一批县、乡党建示范点。不断加强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整合民兵之家、农村文化书屋、农村文艺传习等项目,打造一室多用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制定了《2014—2016年洱源县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通过部门联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坚强的阵地基础。

走好“丰富服务载体”棋。一是扎实开展各种帮扶挂钩活动。在认真总结洱源“8·06”“3·03”包保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城市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党员等各种帮扶活动,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致富难“五难”问题。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继续实施“共产党员亮牌工程”,组建了158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五亮五争”(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形象,亮业绩;农村党员争创“新农村建设先锋”,企业党员争创“兴业为民先锋”,社区党员争创“文明和谐先锋”,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争创“为民服务先锋”,流动党员争创“创业致富先锋”)形式搭建发挥作用新平台,定期开展“五项服务”( 定向服务,专项服务,需求服务,应急服务,经常性服务),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努力构建服务体系。按照“县镇建中心、村村有站室、组组设代理员”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站点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实行村(社区)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和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制度,大力开展各种民事代办,有效延伸了服务线,做到农民群众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新型服务机制。在镇乡村组建立党员责任区和为民服务责任区,强化随机调研和跟踪问效,确保责任人履职到位、服务到位。

(云南省大理党建云平台供稿  尹立宪 张培勋)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