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内蒙古乌兰浩特:义勒力特镇以“六进”工作法为抓手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06月09日10: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义勒力特镇立足镇情,以干部进农户、政策进农户、科技进农户、法律进农户、文明进农户、服务进农户“六进”工作法为抓手,提高干群观念,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党员干部进农户 心贴心了解民情民意

有人说,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有些事情不用下去了解,打一个电话不就都搞清楚了吗?但干群鱼水情这一课,怕办公室里学不到,电话里头也说不清,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满怀真情走出机关,走进村屯,走近百姓,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收集民意。义勒力特镇以大走访活动为载体,严格工作纪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深入嘎查(村),与群众促膝谈心,倾听群众的诉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走访田间地头,走到群众中间,和群众面对面、背对背、零距离、心连心的交谈,逐家逐户地发放调查问卷,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和群众唠家常,仔细询问各家各户的生活生产情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能马上答复的就答复,不能及时解决的,承诺回去尽快解决,并做好及时反馈。截至目前,全镇共发放并收回书面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4320份,调查走访群众4115户,梳理群众反应突出的问题30条,其中作风建设问题7条;涉农涉牧问题5条;涉及基础设施问题6条、社会事业问题等6条,并按照“严抓、深学、真听、实改、立促”的要求,通过强化教育、落实整改,现已解决矛盾问题5条,其它正在整改落实当中,走访覆盖率及群众参与率达到100%。

惠民政策进农户 实打实破解发展难题

如今种粮有补贴,看病有合作医疗,有啥不懂的镇干部还亲自到农户家里解疑释惑。义勒力特镇在全面推广“456”、“532”工作法的同时,结合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和“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着重为基层群众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通过开展“农家之声讲堂”、发放政策法制宣传手册、组织文艺活动等形式,运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群众宣传中央、自治区和盟里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扶贫帮困、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计划生育奖补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了解市委、政府农村农业重点工作,帮助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今年,市、镇两级共派出303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全镇303户贫困户。积极协调各嘎查帮扶单位,跳出农村看农村,重点做好嘎查村发展规划编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截止目前,8个嘎查整村推进2400万元三年扶贫微贷款项已全部到位,涉及13个嘎查总投资1328万元的21个“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工作正逐项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有序开展。

科学技术进农户 手挽手拉近干群关系

想的是致富、盼的是门路、缺的是信息、少的是技术。针对农民群众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义勒力特镇党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不脱离当地实际,送以致用,不搞形象工程。通过召开群众会,走访农户,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征求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需要,并针对农民提出的技术难题,协调相关部门派出多名科技人员,组成小分队,来到农户坐在炕头、深入田间、钻进大棚对农户进行农村政策、经济信息、生产技术等咨询和指导服务活动,帮助农民分析、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经营项目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今年,全镇开工建设温室大棚600栋,主体完工450栋,投入生产350栋,实施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基地建设和“百万果树进红城”工程,新建20000平方米育肥羊养殖小区和15000平方米育肥牛养殖小区。此外,义勒力特镇还整合项目资金,鼓励农民群众发展舍饲养殖,推进孔雀、蛋鸡、狐貉等特色养殖,全力推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农业,推动“三农”迈向“强富美”。

法律法规进农户 面对面化解矛盾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纠纷等突出问题,义勒力特镇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开展了“法律知识进农户”活动,在群众中深入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大力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合理解决矛盾纠纷、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一把手“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活动,采取“一个问题、一名负责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完成时间表、一揽子抓到底”的多方联动、多部门配合解决矛盾的办法,集中解决一批容易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和长期积累的重信重访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帐制和嘎查治安员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制,成功调解各类群众纠纷14起。

文明新风进农户 心连心赢得群众信任

“打竹板真开心,我们夸夸新农村。新农村变化大,说来真是像神话。过去缺油又缺盐,如今天天像过年。树新风讲文明,男女老少都欢迎……”这是当地农民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夸夸咱们新农村》,如今已流行于乌兰浩特市各镇村。义勒力特镇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上,推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以“党员干部驻村整治村容村貌专项活动”为契机,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让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截至目前,已投入启动资金30万元,投入人力600余人次,植树3000株,出动机动车638台次,清理垃圾200余处,2000余立方米。在全面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义勒力特镇还全面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高标准要求、创建与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把农民素质提升活动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突破口,以“万村书库”和“草原书屋”等工程为载体,在农民群众中组织开展了“新农村、新农民”读书活动,为农民送去精神食粮,切实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权益。开展“四入户”和“百佳农牧民”、“百佳文明户”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弘扬高尚品行,倡导新风尚。

便民服务进农户 肩并肩走实群众路线

以前办证缴费要跑很远,去很多地方,跑很多次,现在一个“中心”就全办了。无论是群众还是企业,对于义勒力特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他们无一不提到一个词“方便”。由于义勒力特镇环境优势突出,许多企业纷纷来此投资兴业,原有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针对社会事务办理地点分散、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义勒力特镇投资4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的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中心以“便民、高效、规范”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使办事群众对办理各种证件所需材料、办理程序、服务方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开设了党员管理、三资管理、计生、社保、民政、规划、农林牧水等11个窗口,实现了集中办公,避免了群众跑冤枉路,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同时,为方便群众办事,义勒力特镇成立了“为民服务领导小组”, 负责抓好村级便民服务室各项工作,将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分工、联系电话及各项制度进行全面公开,定期组织窗口单位人员办理各项事务。今年以来,共办理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2000多人次,村计生专干为群众代办计生业务100多件,村会计为群众代办100多件,中心在投入使用的近一年时间里,切实为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提供了许多方便。

(内蒙古乌兰浩特党建宣传云平台供稿  秦晓红)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