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新疆昌吉市始终把整改落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活动一开始,市委主要领导就通过电视对群众关心、关注的25项惠民实事进行公开承诺,提前安排1000万元专项整改资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群众关注“清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公用房超标、公车私用、会议多、文件多、公务接待超标等问题,全市共清退办公用房7000余平方米,其中常委班子成员带头腾退办公用房320平方米,对公务用车张贴统一标识,严把各类会议审核关,压缩会议规模,精简文件简报数量,严格公务接待审批、规范公务接待标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全市“三公”经费开支同比下降47.7%。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有效杜绝,干部作风转变赢得了群众认可。确定每周二为“集中办事日”,让各级领导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接待办事群众;新成立12个社区,强化社区服务能力,拉近与群众距离;对16个薄弱村的文化室进行新建和改进,加强村级党组织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事功能,统一规范办事流程,强化窗口工作人员培训,改进窗口单位服务质量,把为群众服务的好事办实、办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重点围绕群众关注度、期盼度都比较高的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交通拥堵、就医就学等方面进行整改,全面启动了1015户棚户区改造和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北过境公路、世纪大道南延、南公园西路西延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12所,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465元,启动体育场、街头游园项目建设,集中开展了学校周边餐饮业及“小饭桌”专项治理工作,真正以整改成效赢得了民心。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也都集中开展了边学边查边改工作。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和推广“人间晚晴”日间照料中心经营体制改革;公安局交警大队在业务大厅实行可视化管理,对业务办理、车辆查验等工作开展动态视频监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行全员准军事化管理,开展“争创群众满意城管”活动。截至目前,市四套班子已整改问题37条,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已整改问题572条。
专项整治“清单”。市委不折不扣地落实区、州党委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开展了13个方面26项问题专项整治,全部实行市领导牵头负责制,重点对机关作风、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四难”,“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州十条规定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土地房屋征收、城市交通、惠农政策、教育、卫生、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已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对专项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近期将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下发执行。前期,针对“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对学区划分进行了调整;针对市民出行难的问题,拟定新增150辆出租车,调整优化公交线路30条,更新公交车61辆,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各部门、各单位也都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确定了专项整治内容。市卫生局重点对以药养医、大处方、过度检查、收红包、吃回扣、拿提成,“三长一短”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市农业局将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遏制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等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均建立了专项整治方案,专项整治内容420余项。
长效机制“清单”。从活动一开始就提前谋划和着手准备,4月10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及早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按照体现群众意愿、体现改进作风要求,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改进文风、会风,加强会议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加强党员干部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土地征收规范化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监管、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同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六批次共确定行政许可事项298项,取消、合并减少行政许可事项42项。市四套班子新建制度42项,废止制度7项,修订完善制度48项。各部门、各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市教育局先后修订完善了《机关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制度。市畜牧兽医局新出台了《“人、财、物、项目”事项集体决策审批》等制度。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新建制度150余项,废止制度52项,修订完善制度240余项。
(新疆昌吉市党建云平台供稿 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