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临沭县积极实行“三双法”,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双制度”,密切干群关系。一是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确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1+X”模式,即每名干部联系40户左右的群众,全县4272名党员干部深入到16.7万户群众,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发放承诺卡等方式,每两个月至少与所联系的群众电话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到所联系的群众家中走访一次,确保能够及时、长期的听取民意、了解民情、解除民忧。二是公开接访制度。坚持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接访日制度,出台县级领导接待群众的具体办法,每周二、周三为县级领导接访日,每月10日、20日为政法“五长”接访日,每月15日为县级领导下访日,每月25日为约访日,每月30日为组织部长接访日,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县各单位,同时,在县镇(街道)村三级醒目的地方公示参加接访的领导姓名、职务、接访时间、地点等,切实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双工程”,帮助困难群众。一是打造“阳光低保”工程。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评议、审核、审批程序,严把三级公示关,实施阳光规范操作,打造“阳光低保”工程。对所有在保低保对象普遍开展入户核查,对经核查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通过动态管理程序退出低保;对应保未保的,按程序规定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已清退“关系保”、“人情保”等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140户、180人,为应保未保的困难家庭1291户、1173人办理了低保。二是做好住房保障工程。采取特事特办、职能部门齐上阵,单独编制保障房用地计划,构建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租房、廉租房实物配租、库棚区改造“五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今年,该县计划投资建设政府公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60套、各镇街及部分企业公租房700套,让更多困难户拥有幸福的家。
“双平台”,贴心服务群众。一是完善政务大厅便民平台。县政务大厅通过缩减审批事项,精减办事流程,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先后梳理村级代办事项流程图14项、提供代办服务15300余项。率先在全市县级建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市热线联网,及时收集、处理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开通以来,共接听电话35797个,办结35015件,群众满意率达97.8%。二是构建三级诉求接待服务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群众诉求接待体系,做到县有群众诉求接待中心、镇街有群众诉求接待中心、村(社区)有群众诉求接待室(点),全力打造“三位一体”的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部门先职责,信访总协调”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1个县级群众诉求接待中心、11个镇街有群众诉求接待中心、287个村(社区)有群众诉求接待室(点)。
(山东省临沭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张立达 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