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贵州省红花岗区:“四小四大”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05月26日18: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在基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目的,红花岗区坪丰村以“三进三民”活动为有力抓手,落实“四小四大”措施,通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小组织”发挥“大作为”

坪丰村党委下属8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有党员129名。村党委班子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作为推动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村(居)民树立科学发展意识,为村(居)民增收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村民组上建支部。2000年6月7日,坪丰村在遵义市率先于齐心、革新、北京、干劲村民组以及坪丰农工商贸易公司建立了5个党支部,实现了全市在村民组建支部的“零突破”。目前,全村每个村民组都建立了党支部,并规范了组级活动场所标准和组级干部的配置和选拔,实现了环境整洁、标牌整齐、制度完善,使村级管理服务的重心下移,夯实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基础。

在集体企业上建支部。近年来,村党委相继成立了18家村组集体企业,实行村组干部与集体企业管理层交叉任职。同时在每家村集体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6个,党员51名,形成了公司党组织书记为主要领导核心,职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了党组织、村民组、集体企业和村民致富带头人交叉任职的“四位一体”集体企业管理。

在致富路上发展党员。坪丰村一直坚持“三培养”,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并建立了党员议事、党员评星与承诺制度,要求全体党员“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近年来,有8名致富带头人成为党员,有2名致富带头人成为村干部;评出了“五星党员”19名、“四星党员”61名、“三星党员”45名、“二星党员”4名;党员为村组的发展提出了33条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有12条被村组采纳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在工作实践上建强班子。坪丰村在村级、组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中注重民主集中制贯彻、理论学习和“两委”工作的结合,使村、组各级班子进一步发挥好集体领导和分工协作的作用,消除了班子的内耗。目前,全村共有村组干部28名,有女干部7名,党员干部24名,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有18名,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干部有11名。在2013年的民主测评中,党员和群众对坪丰第八届“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整体评估为优秀,为群众承诺要办的实事有9件,其中办成有8件,1件正在办理,群众满意度为96%。

在群众需要上建党员服务团队。村党委成立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各党支部成立了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针对辖区群众经商、务工事务多,没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坪丰公司党支部成立了义务便民服务队和水电服务队,义务承担辖区居民红白喜事的操办,承担辖区水、电管理及水、电费代收代缴服务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小项目”带来“大收益”

结合人多地少的村情实际,坪丰村推出了“支部+公司”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培植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点的运作模式,以农副批发市场为载体,大兴专业市场,成立股份公司,量化资产到村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使村民变股民,直接参与经济的运作管理。

创新“支部+公司”发展模式。坪丰村党委按照“兴一个企业、富一方农民、活一方经济”的思路,探索出“支部+公司”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村、组农村集体经济集群效应,解决了350名失地农民就业和3000余人口间接就业,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四位一体”助发展。围绕服务辖区项目,找准优势发展自建项目的思路,逐步推进和扩展壮大村、组集体经济,实施了党组织、村民组、企业和村民群众“四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服务,使村组集体、企业和群众利益分配合理化,为全村整体发展、转型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小村居”实现“大服务”

立足坪丰外来人口多、楼院多、单位企业多、辖区面积大的特点,村党委在合理调设楼栋院落网格的基础上,创新推动“支部在村居、小组进小区,服务到楼院”的党组织设置模式,进一步延展了党的组织触角,形成了“小村居、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村居管理网格化。按照“划网格、组团队、采信息、优服务”的管理模式,以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为载体,结合住宅区、公司、学校等单位的分布情况,坪丰将辖区合理地划分为9个网格,建立了以坪丰村党委主要领导为总网格长,各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党员骨干、志愿者、老干部、楼长、公司负责人等为民情传递员的网格化组织机构。同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积极推行定期走访、挂牌上岗、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快速处置的工作方法,确保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

村级警务常规化。针对坪丰辖区人口流动无序、社会成分复杂,治安防控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坪丰村党委联合长征派出所在村委会设立了警务室,配备了1名驻村民警和3名辅警,建立了“警民一体化”的治理模式,将坪丰的退役军人、联防队员、物业保安、村级治安巡逻队有效整合,形成一支由6人组成的“治安联合执勤队”,着重以常规巡逻和重点区域巡逻两种方式,及时排查治安隐患,维护辖区平安。近一年来,整个辖区发案数同比下降26%,广大村(居)民群众的安全感也得到很大提升。

外来服务均等化。结合全村人口总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落实了外来人员服务三项制度:一是外来人员帮扶制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外来人员临时入住、经商、务工、子女入托入学难等问题,让外来人能扎下根。二是房东报告制度,与房东签订诚信合同,督促房东及时报告房屋租赁情况,及时落实外来人员计生等服务,让外来人员与房东、村委会诚信互动。三是同城同待遇制度,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同优惠的管理服务措施,每季度定期健康检查,开展温馨服务,参加计生服务的外来人员同等享受村民每人每次10—20元务工补贴,实现了同城服务均等化。

精神文明经常化。为了拓展村民的视野和观念,坪丰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及广大村(居)民,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引领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始终以“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以远程教育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近几年来,坪丰有节日就有活动,在小区及时添置兵乓球桌,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建立投影等音响设备,免费向村(居)民开放,开展远程教育。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内涵。

“小举措”做出“大文章”

坪丰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通村情访民意,排查出村情民意和群众需求,制定了关爱老人、儿童、妇女等“三关爱”服务举措,为群众排忧解难。

关爱青少年群体。坪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辖区7所私立学校共驻共建,对贫困学子进行助学帮助。目前,累计帮扶困难学生32名,资助金额达10万元。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室,配套亲情电话、亲情视频等设备,及时添置兵乓球桌、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开展留守儿童亲情服务。开展“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村、组干部28人,结对帮扶弱势困难青少年32名,让留守儿童“家外有家”。

关怀老年群体。全村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1个,老年托管所1个,为老年人学习、生活和娱乐提供场所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留守老人纳入低保、五保范围,尽可能实现应保尽保,让老有所养。积极开展“登十祝寿”活动,建立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生日台账,各党支部组织人员及时登门拜寿,适当发放慰问金;定期拜访老党员、老干部,向他们通报村两委工作开展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老有所为。大力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老弱病残党员35人次,贫困党员18人次,发放慰问金13500元;积极探索高龄、失能老人固定生活补贴制度,按时为高龄、失能老人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让困有所助。近三年来,村、组共发放困难补助金、救助金、慰问金35万余元。

关心贫困家庭。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三进三民”活动,村两委深入贫困家庭,登门了解情况,关心群众生活。针对辖区困难群众,村成立了共产党员扶助基金,对贫困家庭、贫困学子及遇重大变故的困难群众给予物质救助。针对辖区群众经商务工事务多,没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坪丰公司党支部成立了义务便民服务队和水电服务队,义务承担辖区居民红白喜事的操办,承担辖区水、电管理及水、电费代收代缴服务;建立了贫困家庭台账,与网格民情传递员一起进行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整理家务、打扫卫生、上门慰问等多项服务。2013年村、组发放贫困家庭救助金15万余元。

关注二次留守儿童。坪丰辖区7所学校的学生95%以上是同父母一起进城,村关工委和学校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根据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了“一人一档”,老师、村干部、“五老”人员和他们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定期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辖区7所学校共有住校生180人,每到周末、假期村关工委都要联合学校一一了解。每逢节假日,村关工委都要组织“五老”人员、社会人士到辖区学校走访慰问,并与学校共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给他们带去节日的祝福和礼物,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近年来,村委先后慰问学校20余次220余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品累计20万元。

(贵州红花岗区党建云平台供稿)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