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2008年开始,茨沟乡党委、乡政府就号召在全乡机关干部中,发起“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办百家事”“四个百家”活动。6年过去了,“四个百家”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今年年初,茨沟乡政府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全乡27个行政村,明确提出不扰民、不作秀;乡政府开通24小时民意直拨电话;成立10多支民生服务队,创新机制。自去年10月份以来,茨沟乡机关近50名党员干部建立各种挂钩帮扶联系点30多个,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80多名,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60多件。
72岁的孤寡老人孟喜没出门,在家就办妥了二代身份证,以后取低保就不用犯愁了。
为老人解愁的是襄城县茨沟乡政府副乡长耿延兵。4月6日,耿延兵走进该乡罗沟村,听到有群众聊起,低保信息系统录入需要二代身份证,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办理。于是,耿延兵一个电话拨到当地派出所,民警立马上门,当天就为老人办妥了所有手续。
除了孟喜老人外,4月6日这一天,在罗沟村村委,耿延兵还接待了10多名带着各种难题上门的群众。
为群众办实事,怎么才能让群众满意?为什么有的事情看起来做得很好,群众还是不满意、不买账?这是茨沟乡党委、乡政府经常思考的问题。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办百家事,“四个百家”牵红线,把办公场所与群众相连,把办公时间与乡村对接,茨沟乡机关党员干部腿勤了、心细了,切切实实帮群众解难题,把活动变成了常态。
对茨沟乡的所有群众来说,“四个百家”早已耳熟能详。从2008年开始,茨沟乡党委、乡政府就号召在全乡机关干部中,发起“四个百家”活动,要求所有科级干部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
6年多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四个百家”也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
6年多来,“四个百家”不断注入新意,轻车简从。今年年初,茨沟乡政府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全乡27个行政村,明确提出不扰民、不作秀;乡政府开通24小时民意直拨电话;成立10多支民生服务队,创新机制。“四个百家”增添活力,看得见的发展,成为看得见的民心。
离群众近了,心就打开了。自去年10月份以来,茨沟乡机关近50名党员干部建立各种挂钩帮扶联系点30多个,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80多名,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60多件。用茨沟乡群众的话说:“有难事愿意找干部,找得到、行得通、办得成、信得过、得民心、顺民意。”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该乡党委书记海军亭同志在活动动员会上说:“当前我们开展的‘四个百家’活动,距离当前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还相差很远。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深入持久地把‘四个百家’活动开展下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实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于民,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党员干部。”
(襄城县党建云平台供稿——王保银 李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