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西玉林市福绵区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辖区116个行政村的自然屯设置了362个“党员值班室”,由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带领党员义工轮流值班,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建设标准化。一是“网格化”设置。以自然屯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在交通便利的公共场所、村中商店或党员家中建立“党员值班室”,由党员义工3-7人组成,由村党组织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担任值班室负责人。二是建立“民情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民情档案”,做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劳动技能、收入支出和迫切需求“五清楚”。目前,共建立3.6万份“民情档案”,初步掌握了村民发展的实际情况。三是做到“六有”要求。即有党员值班表,方便群众反映情况;有专用记录本,使反映问题有据可查;有值班党员手机联系方式,便于群众及时与值班党员沟通;有“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十不准”规定,确保值班党员服务质量;有桌椅茶水,营造良好谈话氛围;有对“党员值班室”监督的包村镇领导联系方式,便于群众在反映问题得不到回应时及时联系。
服务规范化。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明确当天值班党员为第一责任人,随时接受群众求助,向村民发放值班党员“名片”(便民服务卡),即时跟踪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切实做到“有求必应”。二是实行“三必到、四必访”。村民有突发事情、有不满情绪、有家庭纠纷第一时间必到;对困难家庭、病人、“问题”人员、孤寡老人每周必访,让村民“不出村、不上访”便可反映和解决问题。据统计,党员走访农户2.6万户,记“民情记录”3600多篇,带回村民意见1600多条,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确立“党员义工集体服务日”。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确立为“党员义工集体服务日”,组建清洁乡村、家政服务、社会救助、就业保障、治安维稳、科普咨询、文艺宣传、法律援助、党群服务、应急救灾等28支义工服务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800多个(件),办集体服务好事860多件,发放慰问物品折合26000多元。
保障多元化。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每个值班室500元的标准,从留成党费中划拨经费,统一规划设置。目前,全区共下拨专项经费20多万元。二是建立民主评议机制。村党组织每月月初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热心村民召开评议会,对“值班室”和党员义工的办事结果、办事效率进行民主评议,确保“党员值班室”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建立星级管理机制。每年组织党员群众对“党员值班室”发挥作用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对于工作认真、成效明显、党员群众评价高的“党员值班室”进行“授星”,分“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三个档次对362个“党员值班室”进行评星定级,一年一评,激励“党员值班室”真正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