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湖北省宣恩县三举措构建党员服务群众新体系

2014年05月21日10: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湖北省宣恩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本领,创新服务载体,着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彰显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亲和力。

一、健全网络,提升素质,让服务组织“硬”起来

一是抓设置,健全服务网络。宣恩县根据“点-线-面”相结合的要求,在县、乡、村、组分别建立服务大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代理室和便民服务代理点,构建“大厅-中心-室-点”的四级服务网络。依托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设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室,由村干部或党员轮流坐班,实现与县、乡服务大厅有效对接;在村民小组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置便民服务点,由党员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信访代理、证照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事项。

二是抓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效果。一方面,宣恩县全面抓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努力提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另一方面,积极选派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群众信任的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根据党员不同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设定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农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和“流动党校”,广泛开展“身边人说身边事”活动,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开展培训;在机关事业单位,开设“党员讲坛”,围绕转变作风、学习业务知识和规范简化工作流程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各村还组建了政策法规宣讲队、产业推进队、文艺宣传队、技术服务队等10支服务队,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

三是抓规范,保障服务成效。为促进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宣恩县将“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内容以及涉农部门的主要职能、办事流程、服务事项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汇编成册,精心编写了《党员群众服务手册》,全县共印制4万册,发给党员群众。统一制作了《党员目标承诺记录簿》、《群众说事记录簿》、《代办服务记录簿》等服务群众工作记录。县委组织部实现月抽查制度,每月至少抽查10个村,检查并核实相关服务内容,并将考核情况实行全县通报。

二、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让服务形式“活”起来

一是全面实行村干部坐班和乡镇干部“驻村日”制度。各乡镇根据实际,因村制宜,推行村干部值班制,规定每月的逢场赶集日必须有村干部坐班。同时,各乡镇建立并落实了“驻村日”制度,即每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1-2个村,机关党员干部负责联系2-3户困难户,每周至少确定一天为“驻村日”,开展现场办公,深入群众开展走访座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成果转化,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

二是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卡和民情日记制度。各乡镇统一制作了“便民服务卡”,把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服务事项等内容印制在卡上,并将其发放到村民手中,同时还规定便民服务卡上的所有号码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切实为群众提供“110”式服务。为充分发挥村干部主观能动作用,各乡镇积极推行民情日记制度,为各乡镇党员干部和村干部统一印制了《民情日记记录簿》,规定每月初须拟定服务计划,并要求每天详细记录服务内容,实行月底统一“收账”,并将其作为年底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扎实开展了“三进三帮”(进农村,帮群众解困;进社区,帮居民解忧;进企业,帮公司解难)活动,县直机关立足机关、走出机关,把科技知识送到企业和田间地头,真正把机关党组织的工作经验、发展理念、生产技术以及管理人才带到农村、社区和企业,提高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同时深入开展党代表“进万家、结万户、解万难”活动,建立和完善党代表联络名册,每名党代表结对帮扶1-2个联系户,重点联系选区10名左右不同类型的党员,听基层党员群众的心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今年来,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1215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671个,新建或改扩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30个,引导发展特色产业4.5万亩。

四是积极推行议事恳谈和书记接访日制度。各村都设置了党员群众议事恳谈室,并且规定每月15日为“民主议政日”,凡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集中商议,同时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联系村参加“民主议政日”活动,加强指导督办。县委组织部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村活动开展情况督导检查。群众有困难、有异议可随时来议事恳谈室向坐班干部反映,坐班干部能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或作出承诺,不能解决的需做好详细记载,将情况及时反馈给村支“两委”。另外,全县全面推行了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接访日”,每月至少确定4天为群众接访日。同时实行乡镇、村接访情况月报制度,各级要将接访情况按月及时上报县委组织部,并由县委组织部整理后向相关部门反馈。

三、强化管理,拓宽渠道,让服务成效“亮”起来

一是积极开展村干部“双述双评”活动。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向乡镇党委和群众述职,接受乡镇党委和群众评议。把村干部的服务成效交由群众评说,报酬交由群众评定,去留交由群众抉择。近年来,全县有10名村干部被评为“十佳村官”,213名村干部被评为优秀,17名村干部被诫勉谈话,8名村干部被降职,5名村支部书记被撤职。

二是积极创优党员管理模式。注重分类考核,全面推行“有职党员星级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体党员年审考核”,强化党员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推行领导干部“责任卡”、机关党员“明白卡”、农村党员“年审卡”的“三卡”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党员与群众的关系。

三是积极推行村干部量化考核制度。县委组织部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百分制量化考核标准》,涵盖了政策法规宣传、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党建责任制、联系帮扶群众、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内容,年底实行综合考核评定。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表模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诫勉谈话或降职撤职。

(湖北宣恩党建云平台  刘友春 姚东升)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