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胡书记!”昨日,在郧县大柳乡大柳树村走访,见到85岁的卢泽云,她静坐檐下,两眼晕花,但神志清,记性好。她难掩喜悦所说的胡书记,是县委书记胡玖明。
她说,现在住的瓦房是她1955年盖的,这次胡书记要整合扶贫、危房改造等方面的资金帮她翻盖新房,是她有生之年又一大喜事儿。
自从今年3月胡玖明蹲点驻进大柳树村后,“一村俩书记”成了山旮旯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在的建设场面,在我们村历史上没有过!”村主任张博士边走边扳着手指给我梳理这个“村书记”的民生账单:他徒步走20里地实地查看了未通公路情况、走访群众50多户、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3次。在高山上扩建了一个能辐射全村的水塔,启动了群众文化广场、“最后十公里” 通村公路、电网升级改造和95户危旧房改造升级建设,全面升级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壮大高山玉米产业等。
乡党委书记董会祥说:“这些问题是胡书记从老百姓老茧手上,像号脉一样,一件件号出来的。在他带动下,我乡党员变被动为主动,到群众中去,认人、认亲、号脉,将问题归类、编号落实。”
最让村民津津乐道地是这个“村书记”到他们家“串门”,和他们同吃、同住、家长里短聊家常、问冷暖、号民情,以该村为标本,亲自撰写了一份7000多字的蹲点调查报告,对全县农村问题进行“解剖”。“我们村的党员个个争着先睹为快。”村主任张博士说。
“八十老汉砍黄蒿,一日不死当柴烧。”这是71岁的老党员刘先学说的,也是他的精神写照,被写进了胡玖明的调查报告,他也因此成了全县勤劳持家的“名人”。他平时好口酒,采访见到他时,他正在家附近移载红苕芽,老远就传来他的招呼声,还有些酒意,他把那双张满老茧的手伸进桶里洗了洗,在身上擦擦,再三让我们到他家坐坐,“遗憾”上次见到胡书记没说好,让我们再转达些。
走在乡间,明显感觉到这个“村书记”激活了久违的党群鱼水深情。现任村书记任绍勇说,胡书记不仅让我们村硬件设施发生历史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给我们送来了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亲民、为民的公仆情怀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发扬广大,把我们村开展成全县群众路线教育的样板村。
任绍勇自信地说:“以前村子条件差,很多村民远走他乡,现在我要号召他们回家创业,共建美好家园!” (兰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