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常山县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准、快、实”整改思路,坚决向工程建设领域“强买强卖强包”等不法行为亮剑,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目前,已对6名干扰企业经营、阻挠工程施工、敲诈勒索业主的不法分子采取强制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是细致排摸调查,确保问题“改得准”。结合基层走亲连心活动,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工程建设情况,梳理存在问题,摸排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及不法利益链条,逐一登记造册。县公安局、开发区管委会、住建、监管办等单位协作配合,坚持“有信访举报的必查、项目严重超工期的必查、项目严重超预算的必查”,及时掌握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截止目前,共排查梳理各类项目信息500余个,排查出可疑线索16条。
二是严厉打击整治,确保问题“改得快”。落实定期研判会商机制,制定专门方案,集中力量突破。坚持从快从重从严,坚决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挠施工、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刹住影响建设工程、损害企业主体利益的歪风邪气。今年年初,集中对某黑恶势力团伙敲诈勒索企业的不法行为开展了专案审查工作,及时固定证据,重拳出击,有力震慑了工程建设领域不法分子。4月初,通过线索摸排,查找证据,审查了某村主任干扰工程建设敲诈勒索业主的不法行为,并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举办村主职干部教育培训班,从严加强涉及农村的项目管理。
三、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问题“改得实”。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健全完善“三项工作机制”。健全招标投标管理机制,出台新的《常山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探索推行积极推行村级工程集体建,堵塞工程项目管理的漏洞。目前,两个完工的集体建项目实际资金支出40万,比工程预算70万节约资金43%。推行重点工程项目治安管理承包责任制,跟踪对接、上门服务、重点护理,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目前,已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各类宣传手册1600余份,接受咨询240余次。健全风险防范的廉政管理机制。结合工程建设的业务流程,抓住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管理机制,铲除产生不法利益链条的土壤和条件。
(常山县党建宣传云平台供稿 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