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古吐乡着眼于新形势下党员多样性、流动性和分散性的实际特点,注重在管理流动党员动态化、培树流动党员常态化、服务流动党员人性化、发挥流动党员作用最大化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构建连心网络,实现管理“动态化”。乡村两级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通过每月更新乡村党组织信息库,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动态情况,对3人以上,从业地固定或彼此从业地较近,流出6个月以上的流出党员,建立流动党小组,由流出前所在党支部、乡党委“负责制”方式管理;对零星外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流出党员,每人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依托从业地党组织如实记录党员参与活动情况的“挂靠制”方式管理。目前,牛古吐乡共有178名流出党员,对每名流动党员都建立了台账,已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建立流动党小组8个,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32本,保证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提高教育实践活动效果,乡党委给在农忙时节返乡的本村流动人员送去教育实践活动资料,还通过手机短信、QQ留言、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传达上级最新的精神和要求,坚持做到“党员流向哪、管理跟到哪、教育抓到哪”。
搭建活动载体,实现培树“常态化”。乡党委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一学双带”活动,即引导流动党员学习外省、市、县致富经验,带动本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头回乡创业致富。同时,牛古吐乡党委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流动党员带资金、技术回乡创业。至今,全乡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共带动500多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收入1500多万元。先后有6名党员回乡创业,引进资金200多万元,带头发展致富项目6个。曾在辽宁省某养殖基地打工的浩雅日哈达村流动党员李万学,学到了一手养殖肉羊的好技术,2013年春季回乡创业,当地党委高度重视,帮助协调用地、资金,使其建起现代化羊舍,当年就获利3万余元,现在带动同村11户村民共同致富。牛古吐乡党委还明确规定了旗乡两级党代会代表中流动党员要有一定的比例,选举表决如不在场可通过委托代理人行使其权利,建立了家乡重大事项向流动党员通报和决策前征求意见的制度,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中充分考虑流动党员,确保流动党员的政治权利、村民自治权利、民主监督权利。
强化组织关怀,力求服务“人性化”。乡党委坚持“欲管理先服务”的理念,探索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的柔性管理办法,出台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规定。一是将流动党员管理纳入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内容,推行“二级双管一监督”责任制。乡、村两级联管,党员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结合,组织部门跟踪监督。二是实行党建联络员制度。乡党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联络和管理工作,并要求各村党支部成员每人联系1—2名流动党员,通过信函、电话方式定期了解流动党员工作和生活情况。三是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定期深入到流动党员家里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争取早日回乡创业。目前,牛古吐乡党委共为流动党员解决生活困难问题97件,代办54件次事项,结成帮扶对子23对,帮扶资金2万余元。
创新沟通方式,发挥作用“最大化”。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观念新、技能强、闯劲足等优势,创新沟通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全乡各项事业中的模范作用。通过举办座谈会、发送短信等方式,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商家乡建设良策和发展大计,让流动党员感受家乡变化,激发回乡创业热情。在流出党员中开展“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方群众”的活动,今年春节期间,5名流动党员利用返乡时机,把积累的资金、学到的技术、联系的项目带回家乡二次创业,为家乡引进项目5个,引进资金100多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33人。
(内蒙古敖汉旗党建云平台 曹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