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安徽省岳西县:“背包”进村 服务零距离

2014年05月14日14: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背包警察”翻山越岭,上门为群众照相办证;“巡回法庭”搬到村部,法官现场断案调解纠纷;农民培训课堂设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今年以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在县直服务部门大力推行“背包”服务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零距离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和“速递员”,聚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背包”警察上门服务

“我走南闯北搞工程几十年,经常与派出所打交道,从没见过来榜派出所这么好的民警,竟然跑到这高山上给我们送服务,真是太感谢了!”4月18日,岳西县青天乡海拔千余米的牛草山上,工程负责人杨荣国激动地说。当天一大早,来榜派出所所长余继志带着两名警察开展“背包”服务,上门为牛草山风力发电项目路基石方施工队送《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证》。

擦擦脸上的汗,“背包警察”又驱车继续前行。从清晨出发到现在,他们已经奔波三四十公里,沿途已为青天乡河口村另两户群众送去了服务。一件是给河口组双目失明的老太太单香云办理二代身份证,上门为她照相。另一件是给河口村刘湾组的陈永兵送户口簿,几天前他喜添孙子,眼下正值茶季,没时间去30公里外的派出所为孙子上户口,他只打了一个电话,“背包警察”就全程代劳并把户口簿送到了家。

来榜派出所只有6名正式民警,管辖来榜等4个乡镇和鹞落坪保护区。辖区常住人口4.9万人,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岳西全县管辖面积最大、涉及乡镇最多的农村派出所。为方便群众,该所近年来开始尝试让警力下沉,把警务工作装进民警的背包,让民警下乡为群众服务。群众通过一条短信、一个预约电话、一句QQ留言,想办的事很快就办成了,不单省时省钱,农活也不耽搁,群众得到了实惠,“背包”服务受到普遍欢迎。据统计,一年多来,“背包警察”共上门采集信息6000多条,上门办理各种证件6000多张,上门送证1500余张,为群众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200多起。

警民联系卡、照相机、信息采集表、户籍业务表格、安全防范材料、案件办理文书、治安检查表格……民警孙龙的背包就像一个百宝箱,浓缩了派出所的基本业务功能。“所里给每个民警都分配了一块‘责任田’,每月每个民警入户走访都在40户以上。我们的工作原则是,凡是能在群众家门口办的业务就当场办理,能够代办的一律全程代办,最大限度地避免群众跑路。孙龙介绍说。

据了解,岳西县公安局正在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系统全面推行“背包警务”机制,拓宽服务范围,在登记办证的基础上,将安全防范、执法办案、案件回访等送到田间地头;规范服务流程,固化受理、登记、交办、上门、办结各个流程环节,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巡回法庭”村头断案

动身装车前,石关法庭教导员王鹏用毛巾将国徽又认真擦拭了一遍。8点整,他和来自县民二庭的书记员杨丽华一起出发,前往此次巡回审批的目的地,主簿镇余畈村村部。9点30分,王鹏和杨丽华已将村部内的临时法庭摆设完毕。10点整,作为主审法官的王鹏敲响法槌,正式开始审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高悬在墙上的国徽熠熠生辉。

因为邻居烧茭白田连带将自家的果园烧毁,协商无果后,余畈村的储某将邻居告上了法庭,被逼着打起了官司。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法庭受理后,多次上门开展调解,这次又通过巡回审判,主动到村解决问题。因为事前做了工作,经过法庭1小时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当庭履行了赔偿款项。“我们家过去有句俗话,叫‘打赢了官司输了钱’,也就是打官司麻烦,一趟趟跑法庭,成本高。但这次法官把法庭搬到我家门口,上门来审案,给我们当事人提供了极大方便,非常好!”拿到赔偿款,储某十分高兴。

针对山区群众打官司不便的实际,岳西县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农案件时,坚持能动司法、巡回办案,让法官“背包”下乡,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于最基层。该院出台方案,要求各业务庭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扩大进村入户办案适用范围,加大送法下乡、送达服务频次,将下乡办案和送法普法工作常态化。同时,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该院已完成巡回审理18宗、成功调解涉农纠纷26起,帮扶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10人次,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困难和诉求。

4月15日,岳西在线家园网站贴文《感动岳西人民好法官》,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不到一天时间,该贴点击率超过3000次,广大网友纷纷点赞。经查看,这帖子说的是岳西县人民法院法官“背包”远征、为民办案的事迹。贴主称,他惹上了官司,本已很恼人。岳西石关法庭的两位法官,不远千里,既当法官又当司机,两次辗转外地,为他的案件奔波。一下车,法官就到处找寻当事人,做细致的调解工作,这让他很感动。就餐时间来临,本想请他们吃个便饭,两位法官却婉言谢绝,这让他很敬佩。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革命老区的基层法官“背包”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高尚操守,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好评。

培训课堂设到田间

人间四月人倍忙。司空山下,冶溪畈上,当地群众正在整理田畴,积极备耕。创耕农机合作社位于石嘴村的育秧基地里,人头攒动。岳西县粮油站的专家、店前中心农技站的技术员正在给合作社社员进行培训,现场传授旱育秧苗管理技术。“这段时间,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从目前情况看,秧苗长势良好,已经达到了2片叶以上,一定要管好棚膜,合理供应水份,保证旱育秧苗达到壮秧标准。”县粮油站站长刘中柱介绍说。

冶溪,岳西西南边陲的一个农业大镇,境内地势平坦,良田成片,有“岳西粮仓”的美誉。今年,该镇9个村1.2万亩水田被列入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创建计划。目前,创建的主要任务是推广全程机械化育插秧。在去年实验的基础上,该镇今年软盘育秧面积扩大到480亩。为帮助农民朋友掌握关键技术,县农委和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背包”驻村,将培训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作为安徽省唯一的纯山区县,岳西地形复杂,山多田少。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向特色农业进军,向山场要效益。近年来,岳西县大力开展“两植一养”,积极发展以茶叶、蚕桑、高山茭白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如何让农民“懂技术、会经营”?该县农委、林业、科技等服务部门主动出击,“背包”上门送技术、送服务。岳西县农委通过结合国家农技推广服务项目,安排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开展技术培训和驻点指导,建立“1名农技人员包1个村、联系服务10个大户,每名大户辐射20户农民”的技术培训网络;林业局组织百名林业技干山上下乡服务“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协助乡镇制订“一镇(乡)一品”发展规划,上门指导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科技局在高山蔬菜产业重点发展乡镇安排包片技术员,实行定期走访帮扶制度,群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预约技术员上门服务。

“今年以来,我们每周至少要专门跑一趟村里,上门给林农指导如何整地,帮助选择适合栽插的苗木。”青天乡林业站站长汪文胜介绍说。近年来,该乡一批在外创业有成的农民纷纷选择回乡投资兴林。如何理性投资,要不要高标准整地,栽插什么树种见效快,返乡创业人士的困惑最终都通过各种渠道汇总到汪文胜所在的林业站里。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汪文胜将“服务林农,助力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安排站里每名工作人员每周都要“背包”下乡一次,帮助林农解决至少一个疑问。

(安徽省岳西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