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襄城县茨沟乡,新气象扑面而来:一个个健全村“两委”班子健全带来了和谐稳定;市“双百”工程、县“进百村、谋发展,联千户、解民忧”活动、乡“三真三落实”活动带来了一批批惠民实事;“入口票决制”发展党员带来活水源头;“整脏治乱”行动带来了家园清洁......村村有广场、组组通公路、人人有笑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得“美丽茨沟”初绽娇容。
茨沟镇党委书记海军亭告诉记者:“‘为民’一词重千钧,在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茨沟乡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民情民意,了解民盼民需,坚持立行立改,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芝麻官”们打通农村工作“最后一公里”
农村“两委”队伍战斗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地”。茨沟乡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芝麻官”们打通了农村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保障茨沟乡党的群众路线开好局的“基础工程”。
茨沟乡的武湾村之前由于“两委”班子瘫痪,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党员群众信访问题接连发生,是一个典型的“乱”村。黄相峰是教育实践活动、“双百”工程开展之后由乡党委、驻村工作队以及村民共同物色的支部书记人选,在他当选后,立即召开了该村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上半年,他向乡党委和驻村工作队反映农田灌溉电力不足问题向后,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农田供电线路延伸工程,目前已经通过供电部门的立项和测绘设计,总投资30余万元,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全部满足村里果树种植户的灌溉浇地用电。之后,又通过一事一议争取一个2.5公里的村道路维修项目,该项目已通过财政部门的现场审验和评审,可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6万多元。当记者问起黄相峰之后有什么工作打算时,他说道:“组织部的同志告诉我,现在正开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工作台账的相关工作,下一步我得好好利用村级民生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这两本台账,进一步征集群众的意见,争取再为村民多做些好事。”
“三真三落实”活动让党员干部“洗澡治病”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找自选动作,茨沟乡选择了从细节上进行深挖,很好地加强了党政班子自身建设和干部管理,有效转变了工作作风,加强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乡党委决定在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乡工作实际,开展‘三真三落实’活动,现在干部们每天往村里、群众家里、企业里跑,乡机关再也没有人‘斗地主’了。”副书记叶晓兵告诉记者。该镇的三真三落实活动为:解民忧动真情,落实干部联系村制度。每名机关干部要分包一个村,平时要经常性的入村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村情民意,尤其对所包村的困难户、贫困党员、留守儿童、五保户、孤儿等特殊群体要时刻放在心上;搞帮扶用真心,落实干部包贫困户制度。乡机关15名科级干部每人要分包两名贫困户,普通乡机关干部每人分包一名贫困户,同时要求制定各自的帮扶计划和帮扶目标,及时上报帮扶成效、结果;干工作下真劲,落实干部绩效考评制度。通过“逐月逐季问效、逐项逐事问责”的手段,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实行实名打分、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各非公党支部互评等办法,将话语权、评价权、监督权更多地交给群众。
解民忧、办实事建好“美丽茨沟”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标最终要落到一切为了群众上,让群众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茨沟乡不惜财力兴办群众盼望的实事,赢得了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
在一条村路上,乡机关干部、县纪委帮扶工作队联合当地群众共100多人,正在开展街道环境卫生整治义务劳动。针对个别村群众提出的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该乡在第一时间开展了“整脏治乱”行动。由乡党委政府、各驻村工作队联合牵头,制定“整脏治乱”行动实施方案,并建立长效机制,本村居民是门前“三包”的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是所驻村主要干道、水沟暗渠、大型垃圾堆的责任人,乡政府是剩余村环境整治的责任人。通过此次行动,使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1所提升改造的敬老院、6个高标准打造的村室、9所扩建的中心学校、16个村级休闲健身广场、2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3.6公里新修的乡村水泥路、55眼新打的机井.......
乡长乔亚强告诉记者:“全力建设‘美丽茨沟’,让每一位群众感受教育实践活动来了的新气象、新变化,是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
(襄城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代文涛 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