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云龙全面推行“三一三五”工作法大力整治庸、懒、散现象,为存在问题开出良方。
机关部门“一区五送”治“庸”,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一区”机关部门建立一个民情责任区,“五送”送法律政策、送实用科技、送发展信息、送党的温暖、送和谐新风。“一区五送”的推行促使部门把办公场所设在“村上”、业务办到“家里”、服务延伸到“地头”。真正把“群众想办的事”和“政府要办的事”拧成一股绳、汇成一条心,形成“集体的事大家共商、集体的事大家共做”的浓厚氛围。有效治理联系服务的慢作为庸作为。目前,全县投入6140万元,组织实施了11个村“点亮乡村”示范工程、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三村一镇”建设工程和150公里村组公路、1600口“爱心水窖”、 500户农村安居房加固改造等10项惠民工程,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干部职工“一卡五联”治“懒”,切实解决干群“无缝对接”问题。“一卡”建立干部联系群众卡制度,“五联”进农家门、听农家话、住农家屋、帮农家忙、解农家难。“一卡五联”的推行促使各级干部走出机关,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主动到边远山区“串门、认亲”,把基层群众当家里人,把群众的话当家里话,把群众的事当家里事,消除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形成干群“一家亲”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共建5940张连心卡,实现干部农户全覆盖。走访农户6045次,民情恳谈1539场次,住农家3631天,与群众同劳动达2521次,解决群众实践困难1205件。
基层党组织“一转五建”治“散”,切实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一转”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五建”建基层组织体系、建联系群众体系、建服务群众体系、建服务责任体系、建服务保障体系。“一转五建”的推行促使基层党组织把功能定位在“五个服务”上,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目前,每年给予每个行政村的工作经费达到3万元;每年给予每个村(居)民小组工作经费1000元。每年县财政预算以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云龙党建云平台供稿 施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