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常山县突出抓好“五个一”,以治水工作实绩来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切实推进该县“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一条心”抓治水。致力构建上下一心的治水格局。一是“领导抓、抓领导”。县委县政府先后7次专题研究治水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改“联系制”为“领创领衔领办制”,带头深入一线参与治水工作。县委成立“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县委常委或副县长担任。二是“河长抓、抓河长”。县委书记作为全县的“总河长”,书记、县长亲自带队督查,发现问题当场交办相关“河长”,县治水办跟进督查问效。在此推动下,各级“河长”全面行动。全县“一港四溪”和21条小流域的“河长制”,已经由“岸上”覆盖向“水里”覆盖转变,实质性推进。三是“全民抓、抓全民”。开展“百个部门挂联治水、百家企业认领治水、百名干部帮扶治水、百位乡贤结对治水”为主要内容的“四百”活动,激发全民治水积极性。
二是注重统筹推进,“一盘棋”抓治水。以“统”的思路、“统”的方法抓治水。一是统筹“三大行动”。将“五水共治”行动、“共建生态家园”行动和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统为一体,明确“治水重在治污,治污重在农村”。二是统筹项目安排。以项目落地保证治水落实,做到“治水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全县已派出治水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31.65亿元。三是统筹整合资金。县委决定,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必须整合使用,整合投放到“五水共治”中,确保“有钱治水”。
三是聚力攻坚难点,“一股劲”抓治水。坚持在水里找问题、在岸上抓治理。一是“治矿”。大力开展以矿产资源整治为重点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已整合3家石灰石矿山企业,整治3家轻钙企业,关停47孔石灰立窑、124条钙加工生产线,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二是“治砂”。全县46家采制(洗)砂场均实行分类处置,其中关停取缔28家,规范提升12家,采砂“一江黄”现象不复存在。三是“治乱”。集中4个月时间,全面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不法行为,营造良好治水环境。
四是全面推进治污,“一张网”抓治水。以编制“四网”为治污重点,全面推进任务落实。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网。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确保全县180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工程全覆盖。今年实施80个村,确保10月底前达标验收。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组织开展清洁家园集中行动,探索建立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将垃圾治理、河道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网。关停、拆除28个生猪养殖场,削减生猪8422头。全县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源地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将全面落实禁止网箱养鱼、施肥养鱼。四是工业污染治理网。关停化工、造纸企业6家、生产线12条。
五是严格督查问效,“一把尺”抓治水。督查考核尺子量进度、量成效,严督严考抓好治水工作。一是督查重严格。采取“不定时、不通知、现场暗访、公开公示、倒查整改”的方式,高密度督查治水工作,督查情况、现场图片、相关河长、联系部门在全县通报。二是考核动真格。修改乡镇(街道)、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办法,将“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作为考核的重点,将领导干部治水履职情况列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级干部合心合力抓治水。
(常山县党建宣传云平台供稿 徐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