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州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载体,通过“四联四带”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接地气,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班子联乡,带着眼睛“看实情”。38名州级领导干部分别在38个单位、4个县(市)、37个村(社区)建立了联系点,并带头住乡蹲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地气”、“结穷亲”;带头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带头在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民情、社情了解上突出一个“实”字,结合“民情卡”、“夜走访”、“村民说事”、“零距离接访”、“民情接待日”、“村情民意调研周”、“民情登记册”等平台,重点围绕农牧民吃得好不好、居住条件怎么样、生产生活上有什么样的困难等方面,一户一户地进行走访,查看实情。
部门联村,带着双手“做实事”。县(市)及州直91个个部门在基层建立200多个联系点和对口帮扶点,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建立《部门帮扶台账》,为群众完善基础设施、谋划发展项目、提供致富平台。 “访民情、聚民心、惠民生”活动开展以来,工作组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000多个,帮助群众平整土地7.6万亩,贮备化肥、农膜、种子3万余吨,解答群众关于教育、就业、住房、社保以及道路、饮水、用电等方面的疑难问题260余个,确定“短平快”民生项目61个,落实补助资金8753万元,计划实施援建项目83个、投资6.28亿元,为群众送就业、致富、养殖等方面的信息3000余条。
党员联户,带着耳朵“听实话”。住村党员联系“特困户”、“困难户”,建立《贴心服务联户卡》,倾听了解群众疾苦,关心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此外,主动把“调研专列”开到群众的“家门口”,通过召开座谈会、在人员聚集场所设立意见箱、登门访谈、主动约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听取群众有关教育、就业、住房、社保以及道路、饮水、用电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截至目前,住村干部在全州243个行政村、13个国营农牧场、37个社区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84条。
干部联人,带着真心“求实效”。1789名住村干部带着真心走访群众19.2万人(次),重点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重点人员”、“特殊群体人员”等人员思想动态,并将“刑释解教人员”、“重点人员”等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列入住村工作的考核内容,坚持“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罪过;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三包”(即包帮助安置、包考察教育、包思想转化)等措施,促进安置帮教等各项内容措施落实,达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效。
(新疆克州公格尔之窗党建云平台供稿 宋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