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内蒙古克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生态移民扮靓农村牧区

2014年05月07日11: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克旗在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程中,按照自治区和赤峰市实施扶贫搬迁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成立了农村牧区工作部、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紧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起好头、带好步。移民扶贫搬迁,对克旗党委政府来说,是惠民利民的要紧事,对克旗亟待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百姓而言,是“房扒掉馅饼”的好事。

“新农村新形象,弃旧置新奔富路”

4月20日,记者一走进克旗新开地乡新道梁村杨树林子组,就看到了三排新崭崭的砖房,那耀眼的红彩钢瓦、洁白明亮的塑钢门窗、整洁宽敞的院落,透出了这个小村的“新农村”之美。村主任邵奎文连珠炮似地告诉记者:“生态移民工程就是好,不仅给每个搬迁人口无偿补贴1.5万元钱,还把这个组的20户人家,从孩子念书离校远、一下雨就提心吊胆、出行不方便、农副产品收购贱、信息不灵常断电的山沟子里搬了出来。”

昔日的杨树林子组,由于近年山洪暴发、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河床发生渗漏现象,使村民组形成大面积湿地,屋内、院内涌出泉水,房屋沉陷,危及村民安全,经水利专业人员论证,构筑堤坝、治理河道难以解决该村问题,决定实施搬迁。如今的杨树林子,已经旧貌换新颜,等待村民的,是新生活、新未来。

“审迁出慎迁入,精益求精为群众”

为把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落在实处,做到以扶贫搬迁促进新型农村牧区社区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同步进行,克旗农村牧区工作部、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克旗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深入调研迁出区,细致规划迁入区。

迁出区村民大多居住在山沟区,他们的原有住房,多数建在河道两岸的平地上,且房舍过于集中、拥挤,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落后,雨天雪天出行不便,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人畜饮水困难,大部分迁出区普遍存在就学难、就医难、饮水难、行路难、生活难和住房条件差等问题,像宇宙地镇新地村后营子组,20%的人口患有布病。

迁入区选址程序严谨,每一处迁入区都经过土地、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勘测,对土壤有机含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都进行充分论证,迁入区不仅要水源充足、通电、通路,而且还要有开发的潜力。比如,经棚镇光明村柳条沟、瓦窑、双桥三个村民组迁入村委会前,村民可依托“草原鹏程鹅业有限公司”、“光明村胡萝卜种植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解决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同兴镇四义号村乃林沟组村民迁入本镇原粮站院内,可借丰富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矿产开发搞旅游和劳务输出;宇宙地镇和新开地乡等两个组村民迁入自然条件优异,基础设施完善,地下水量充足的地区,使村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变。

“搬得出能致富,农村牧区面貌新”

为尽快让适宜移民搬迁地区的群众早日迁出,克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新开地乡新道梁村杨树林子组和红石砬村吴春漫甸组,经棚镇永胜村四组、五组、七组,土城子镇铁营子村陈家东沟组,共计3个乡镇的6个村民组,实施生态移民171户、586人,总投资1660.1万元,其中,补偿生态移民专项资金879万元,项目配套资金504.9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6.2万元。新建住宅楼两栋、面积7500平方米,安置125户369人。平房46处、面积3680平方米,围墙4600米,安置46户217人。建设棚圈6840平方米,生态建设5000亩,人畜饮水工程2处,架设低压线6.2公里、变压器3套,整理、改造农田800亩,修筑村路8公里,公厕2处,沼气14户,电入户46户,有线电视46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据克旗农工部介绍,今年,全旗还将对适宜移民搬迁的经棚镇光明村柳条沟组、瓦窑组和双桥组,同兴镇四义号村乃林沟组,宇宙地后营子组、新开地乡红石砬村吴春漫甸组,共计4个乡镇的6个村民组,实施移民扶贫搬迁331户、955人,比上年度增长62.9%,补贴专项资金1432.50万元。预计到2015年底建成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牧区社区4个。

易地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贫困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的问题,使他们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电,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平整宽阔的道路,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用上了沼气,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党建云平台供稿  梁天宇 刘玉国)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