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已通过网站“‘四风’问题举报窗”收到各类举报近2万件,反映“四风”问题的举报大幅增加。此外,网友通过网站“每月E题”栏目,围绕“晒晒‘四风’隐身衣”话题揭露10多类隐形“四风”问题,为纠“四风”建言支招。(据5月6日人民日报)
应该说,八项规定执行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组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出重拳、用猛药、动真格,反“四风”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群众充分肯定,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不可否认,一些人对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存在一些疑虑,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良风气会有所反弹,整治的难度有所增加。
其实,这种忧虑并不是多余的。在一些地方,执行八项规定出现一些新情况,“四风”问题呈现出长期性、反复性、顽固性、隐蔽性的特征。一些党员干部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总是虚晃一枪、装模作样。有的公款报销数额“化整为零”、报销种类“改头换面”;有的送礼花样翻新、手段隐蔽,一些公款送礼转为电子礼品卡;有的公款吃喝转到内部食堂、土特产品快递送上门、私车消费用公款来买单。特别是节假日,吃喝送礼冠以“礼尚往来”之名,各种不正之风换个“马甲”又上岸,穿上“隐身衣”又露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防止“四风”反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就是要坚持“开门抓作风”,把执行八项规定置身于广大群众监督的“聚光灯”之下,置身于千万双“火眼金睛”的紧盯之下,让违反八项规定的各种“隐身衣”无处遁身。通过以雪亮的监督来倒逼严格的问责,对那些心存侥幸、顶风违规、不识时务、我行我素的人和事,一查到底,一律问责。谁拿八项规定当儿戏,谁就要被群众来看戏;谁把八项规定不当回事,谁就必然要出事。
扯掉“四风”问题的“隐身衣”,最好的办法就是点亮“聚光灯”,让各种不正之风“见光死”。尽管一些不正之风在“捉迷藏”、一些“四风”问题在“躲猫猫”,剥掉种种“隐身衣”并不容易。只要畅通监督渠道,发动社会参与,接受严格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就会让隐形的不良之风露出马脚、无处藏身,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纠,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