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便民服务队”驻村 “移动办公桌”到户

鄂尔多斯市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有实招

2014年05月04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如今,包户干部把事办在咱心窝上了,今年咱肯定能有个好收成,再也不用因用电问题发愁了。”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哈达图淖村一社村民苏文山,一边合电闸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哈达图淖村一直存在农作物灌溉电力不足的问题,特别在春耕期,浇第一水成了村民当前最困难的事。镇里的包户干部张亮霞了解情况后,当即掏出台账本在“农家办公桌”上进行了登记,驻村服务队的“阵地办公桌”决定,彻底解决全村灌溉电力不足问题,需安装4台变压器。经镇党委“机关办公桌”研究,由镇、村、帮扶单位等共同协调资金45万元,一周内就解决了百户村民的变压器问题。这是鄂尔多斯市推进苏木乡镇“去机关化”干部上门为群众服务的一个缩影。

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身上。

“要推动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每一名党员干部,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而且要作为长效机制。”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在深入基层调研后,语重心长地说。

蹲点服务全覆盖

苏木乡镇是基层政权中最贴近群众的一级,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随着鄂尔多斯市49个苏木乡镇办公条件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机关化”、“衙门病”。群众常为盖一个章、签一个字、办一个证,来回要跑上好几趟。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在深入基层调研后,提出要推动苏木乡镇“去机关化”,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去机关化”迅速成为鄂尔多斯市苏木乡镇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各旗区采取“一站式”大厅全天候服务、流动服务队上门服务、干部驻村蹲点服务、嘎查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全程代办服务、开通便民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等多种方式,践行群众路线、服务春耕备耕、化解矛盾纠纷,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红庆河镇党委按照“有户必包、不落一户”的原则,把全镇185名干部以村为单位,划分为28支服务队,带着任务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开展工作。要求每名干部包联20-30户常住农牧户,每周驻村入户工作时间不少于2天,每周在镇“住读”不少于3天,每月至少联系一遍流动户,实现了对4760户常住户和4590户流动户的包联全覆盖。

“现在这些‘坐办公桌的’(村民以前对干部的一种习惯称呼)跟以前比可是不一样了,以前是打电话只听声,见不着人,现在是进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给咱们实心实意解难题”。红庆河镇木乎敖包村二社的拓雄子感触地说。

红庆河镇党委书记赵海录对记者说,为使“移动办公桌”长期管用,红庆河镇对干部驻村包户工作采取镇、村、户“三级联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年底将平时的考核成绩进行综合,得出干部年终实绩考核的最终成绩。

在杭锦旗巴拉贡镇向阳社区二居委会,担任网格化管理员的镇干部哈斯一边了解着居民马秉文家的最新情况,一边在“民情日记”上做着详细记录。

三年前,马秉文的儿子因心脏病去世,儿媳随后改嫁。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于窘迫。“我根本不知道孙女还能办低保,后来是哈斯到家里来,了解了我们的情况,给我们办了低保,还经常来看我们,给这个娃娃买吃的、穿的,对我们真好了。”马秉文的老伴说话时眼里噙满泪水。

像这样的包村(社区)联户蹲点服务,在鄂尔多斯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目前,鄂尔多斯市将49个苏木乡镇、25个街道,按照辖区居民户数为单位,划分成了5598个网格责任区,并将各苏木乡镇、街道机关四分之三的工作人员下沉,实行常态化服务。乌审旗实行“3个80%”工作法,即各苏木镇80%以上的干部驻在嘎查村社区,80%以上的时间服务在一线,80%以上的问题解决在一线。

流动服务全方位

鄂托克旗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一些农牧民到镇上办事要走三四个小时。针对这一现状,鄂托克旗提出了以“定点服务集中化、流动服务常态化、评价问效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便民服务”,作为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载体,在全旗6个苏木镇全面推行,群众称赞说:“现在的党员干部可为咱老百姓真办事办真事啊!”

该旗木凯淖尔镇旧庙湾村距离镇政府40公里,村民苏占和以前去镇里办事,骑摩托车或者雇车,一个来回得花销100来块钱,当天办不了还得住上一晚,相当不方便。“现在流动服务车直接开进了村里,政府把牛奶、补贴直接送到家门口了。”他高兴地对记者说。

“只有我们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服务群众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让干部在转作风中,为百姓真办事办真事。”鄂托克旗旗委书记尚志强感触颇深地对记者说。

鄂托克旗投入150多万元为每个苏木镇配备了便民服务车,开展流动服务。活跃在草原上的“流动服务车”,把‘办公室’搬到了农牧民家门口,让党员干部在走村串户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了服务水平。

热线服务全天候

“以前办事要跑到镇里、旗里,来回需要跑好几趟,路费、吃住费不说,想要办的事不一定就能办了。现在好了,96118民生服务热线开通后,啥事也不愁办了。”这是家住达拉特旗恩格贝镇牛场梁村村民吕四贵发自肺腑的一段话。

为了整合服务资源,便于统一受理群众的服务需求,再统一转交苏木镇和旗直部门办理,今年1月,达拉特旗开通了以96118民生服务热线和118民生服务网站为核心的民生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接受群众诉求,全天候24小时为广大群众提供生产生活咨询、困难问题求助、干部作风投诉、意见建议征询等服务,并按照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两大类统一调度苏木乡镇、旗直部门等行政事业和社会服务资源,通过服务队到村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已受理群众诉求3788件,办结3564件。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市以“去机关化”实践载体为抓手,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促进苏木乡镇干部的职能职责上,趟出新路。今年一季度,鄂尔多斯市、旗区两级受理的信访总量为428件(人)次,较去年同比下降36.4%;全市赴自治区信访总量91件(人)次,较去年同比下降18.8%。

鄂尔多斯市苏木乡镇实施的‘移动办公桌’,抓住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关键点,通过干部驻村包户,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受到教育,在解决群众问题中得到锻炼,让群众看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刘玉华说。(王玉琢)

分享到:
(责编:权娟、秦华)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