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六枝特区通过报告会、院坝会、换位体验等多种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民声政谈”活动,搭建了干群交流的新平台。
问政:让干部“出出汗”
“我老伴不在了,儿子脑袋有问题,已经40多岁了,能不能让他到养老院?”4月3日,在郎岱镇阿乐村进行的“民声政谈”上,该村7组的七旬老人江德亮“怯弱弱”地说了自己的愿望。
“虽然他的年纪不到,但是情况特殊,你回去后写个申请前来办理就行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就给予了答复,同时在“承诺内容”监督栏上写下了承诺事项、期限和承诺人的名字。
这是六枝特区正在开展的“民声政谈”活动的一个场景——邀请专家、领导与群众“零距离”互动,现场征求群众意见,现场答复并将承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这才是真正的交锋。”一直在旁默默观察的六枝特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幸雪梅颇有感触地“冒”出了这样的话。
而在与群众面对面互动的干部看来,这绝非“交锋”这么简单,更多的时候老百姓的话并不客气——
“有的人住着大房子,一年收入也不少,还能领低保,为什么?”
“我们那里的路很烂,坑大得连鸭子都能在里面洗澡了,一直都没人管。”
“我们组的垃圾没人管,风一吹到处都是。怎么办?”
……
一个个带着“辣味”的质问,让面对群众的干部们“脸红”、“出汗”,甚至偷偷起身到厕所去“松口气”。
一度被群众质问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的郎岱镇镇长李恒付坦言,“民声政谈”让自己听到了很多平时听不到的话,也找到了工作上的差距。
互动:请群众“把把脉”
4月17日,记者在陇脚乡人民政府看到了一块“承诺上墙”监督牌,包括3条通组路的硬化和2个人饮工程。在监督牌上,还清楚地标注了责任人、办结时限和群众监督人。
陇脚乡党委书记卢运勇告诉记者,在“民声政谈”的互动中,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能拍板解决的现场就拍板定下来,有些脱离实际的也跟他们清楚解释。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月亮河村高检潮组,一个崭新的篮球场刚刚硬化完毕,正进行安装护栏等收尾工程。村民韦洪恩告诉记者,这个球场已经荒废6年了,上次“民声政谈”时,老百姓提了出来,现场就得到了答复。
“这不,就半个月的时间,新球场‘搞定’了。”韦洪恩笑得直咧嘴。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六枝特区“民声政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互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就把群众提出的有实质性的问题制成一张监督表,张贴在公示栏里,让群众把把脉之余,还能亲身参与监督,搭建了“民”促“政”的全新模式。
有干部悄悄告诉记者,这种“把脉问诊”正让六枝的乡镇发生着变化——
有的乡镇出台了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
有的乡镇出台滥办酒席的“禁酒令”,彻底刹住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有的乡镇把银行叫号服务引入办事大厅,有效解决了办事走后门和拥挤的难题;
……
六枝特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吕荣表示,通过互动的形式,请群众“把脉”,就是要把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承诺:为发展“鼓鼓劲”
“民声政谈”到底带来了什么?
基层干部说,接地气,听心声,为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民群众说,搭天线,得承诺,感受到了干群鱼水情;
而在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六枝特区党委书记高玉林看来,“民声政谈”重在承诺兑现,搭建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的新平台,为六枝的跨越发展“鼓了劲”。
一场场“民声政谈”之后,六枝上下正涌动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
落别乡把修建底耳村民族文化广场、平寨村水塘村民组的串户路硬化、流转土地资金发放等等问题“上了墙”,并且加班加点推动解决;
郎岱镇把各村民组修建垃圾池、彻查人情低保等等问题“亮了相”,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跟踪;
……
记者留意到,“民生政谈”反映的问题大多比较琐碎,但干部们却认真对待。他们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落别乡党委书记周合平告诉记者,每一个承诺就是对群众的责任,而每一次承诺兑现就是给群众的交代。把这些小小的承诺汇集,就凝聚了发展的正能量。(记者 宫喜祥 苏丹 陈诗宗 黄瑶 韩宗玉)
短评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思群众之所思,急群众之所急,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
六枝特区的“民声政谈”就是“爱民、乐民”的具体体现。这种全新的“开门问政”做法,不仅为“民”和“政”建立了沟通的平台,更让群众直接参与其中,“倒逼”干部提升服务力。
从运行的效果来看,“民声政谈”好就好在畅通意见渠道,好就好在为群众监督政府“开了一扇窗”。
“民声政谈”的对象是干部和群众。一方是“官”,一方是民。就“民”而言,问的是自身诉求,倾听“官”的态度,期望得到解决;就“官”而言,问政的重点在于“民”的心声和诉求,切实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从这点来看,六枝特区的这个做法可谓“神来之笔”,真正解决了联系群众、执政为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