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任弼时同志“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为我们树立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原则的典范;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为我们树立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2014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骆驼有两种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而“骆驼精神”则是我们党对任弼时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这就是任弼时的“骆驼精神”。
笔者感到,在任弼时的“骆驼精神”中,“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既是其精髓所在,也是其毕生坚守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为什么要向群众学习?任弼时1943年6月在其《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一文说道: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又向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意见。我们只有先向群众学习,向具体事件学习,才能有办法再转而去指导群众行动。群众的创造力量是非常伟大的,只要依靠群众,任何困难问题都有办法可以解决。
毫无疑问,任弼时的这一观点,是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诠释、最好教材。善于向群众学习,既是历史的宝贵经验,也是现实的必然抉择。特别是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种考验”复杂严峻,“四种危险”更加尖锐,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为强烈。在此背景下,善于向群众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善于向群众学习,就是要摆正位置,树立平等、尊重的心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诚恳地与群众进行交流,从内心深处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这是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学以致用”,也是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中考出更好成绩的“秘诀”所在。
如此说来,毛泽东早就提出警告:“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只有视人民群众为“主人”,视人民群众为老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取到“真经”,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应对风险考验、再创发展佳绩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解读领悟“善于向群众学习”的深刻内涵,切实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 让“善于向群众学习”的理念在继承和发扬中升华、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