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渡县为避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一种运动、流于形式,在认真梳理完善先前群众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以建立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走实走稳群众路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
健全联系群众制度,让群众办事有人可找。一是建立民情责任区制度。结合县级领导钩挂联系乡镇,县级机关挂钩扶贫村社制度,县级以乡镇、村社为单位,乡镇以村社、小组为单位,村社以小组、家庭为单位分别划分民情责任区。做到每个单位的领导都有责任区,每名干部都有结对帮扶对象。二是推广民情恳谈制度。以乡镇和部门为单位开展民情恳谈活动,以挂钩乡镇的县领导,挂钩村社的单位干部职工、乡镇党政机关全体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公安派出所民警、基层法庭干警、各村社党总支委员、村社干部为实施恳谈的主体,通过设立民情恳谈日、召开民情恳谈会、发放民情恳谈联系卡、开展个别恳谈等方式,统一群众思想、倾听群众呼声、规范信访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引导群众致富、密切干群关系。三是建立人民勤务员制度。明确“四群”教育挂钩联系干部、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及大学生村官都是人民勤务员,建立健全选派驻村勤务员、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在治安相对复杂的村社建立警民联系点,抽调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现事现办”的原则,及时反映群众诉求愿望,及时解决群众碰到的难题。
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让群众办事不离家门口。一是完善公共服务制度。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二是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制定服务标准,推行承诺服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县政府政务服务局、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社为民服务站建设,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资源,全面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让群众办事就在家门口。三是完善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积极培育乡镇生活服务类、社会事务类、志愿互助类、文体活动类、专业经济类等社会组织。
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让群众诉求有求必应。坚持把群众工作理念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拓展信访工作职能,把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系人民群众重要渠道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更多地以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理性表达诉求。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群众建议征集制度,积极开展群众建议专题征集活动,切实抓好群众建议的办理和落实,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建立民情联席会议制度,让群众呼声直通上层。县乡镇均建立民情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牵头,成员包括组织、政法、农业、信访、民政、扶贫等部门。县级民情工作联席会议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乡镇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主要负责对民情责任人、人民勤务员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和各部门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定期分析通报,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建立群众工作巡视制度,让群众工作落地有声。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干部、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推选出的群众代表组成巡视组,通过明察暗访全面了解民情动向、舆论动态以及各项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真督实查,使巡视工作成为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干部作风的“监察哨”、推动工作落实的“催化剂”。
建立民情满意度测评和问责制度,让群众给干部当评委。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信度调查,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采取召开测评会或入户测评方式,对民情责任人履行职责和服务基层群众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满意、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和提拔任用,对测评结果差、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人,按干管权限进行问责。
健全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制度,让群众为领导政绩把关。把群众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奖励。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基本标准,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对群众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群众工作原则,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相关领导和人员严格问责;因群众工作不力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年度综合检查考评“一票否决”,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云南弥渡党建云平台供稿 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