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更戛乡西桂村党总支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片区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路子,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党员服务群众的触角联系着家家户户,着力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小步”的问题,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支部建立在片区上。“西桂村山宽人稀,几家人居住在一个山头上,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驻村干部人数又少,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容易,村民到村委会办事情就更不容易,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只有合理的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把每一个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村民中间形成一个强大的服务团队,才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这是村党总支书记鲁涛对两年来基层党组织如何联系服务群众的体会。
西桂村地处昌宁县更戛乡南部,国土面积143.57平方公里,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856户,总人口3016人。2012年,村党总支根据辖区面积较大,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的实际,把865户农户划分为大寨、上寨、大田丫口、白泥巴塘四个片区,分别在四个片区建立党支部,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把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拔为支部书记。按照10户为“一班”的方式村民小组编为若干个“班”,指定一名村民为“班长”。原则上每个村民小组设立一个党小组,党员人数较少的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建党小组。形成了一个片区“组织联建”、小组“班户共建”的服务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生产生活中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
服务紧贴在民心上。桂花树村民小组杨应红与张绍成因林地纠纷问题产生了积怨。2013年4月,该片党支部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民小组长值班“班长”一起到现场成功调解了这起林地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后两家人重归于好。村民委员会主任段开华说:“农村的很多矛盾纠纷往往是因生产生活细节问题而起,稍不注意,可能演化成为恶性事件,西桂村实行‘片区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后,调处矛盾纠纷变过去群众跑为现在党员干部跑,村民民情事项、矛盾纠纷等在家门口就可以全部解决,两年来,到村委会调解的矛盾纠纷只有2起。”
西桂村是一个山区农业村,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以烤烟、甘蔗为主的农业产业,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村党总支的第一要务。各片区党支部在村党总支的统一带领下,结合片区实际承担起组织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问题等服务辖区群众的职能,把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家庭。每年初,各片区党支部都要组织召开支部(扩大)会议,就如何服务好产业发展、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科教文卫、护林防火、安全生产等认真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研究工作措施,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具体任务,做到每一个党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使党支部成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中坚力量。建立班、村民小组、片区、村委会由下而上的一条龙民事逐级代办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片。村党总支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集中办理个个片区收集到的群众诉求。
成效体现在发展上。大寨村民小组村民鲁阳涛是更戛高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23万元。他说:“如果没有大寨片党支部及党员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专业合作社的今天,社员也得不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
西桂村党总支在带领农民群众巩固好以烤烟、甘蔗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开展“一个党支部、一块责任田、带富一方民”活动,党支部和党员结合片区的地理、气候、土壤等优势,带领群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辖区范围内带领群众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群体。大寨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高峰黄牛养殖的同时,带领群众发展石斛产业,已有14户农户发展石斛6360平方米;白泥塘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有46户农户养殖黄山羊2316只;大田丫口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交通运输业,有76户农户从事交通运输业。上寨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商品零售批发业,已有8户农户从事商品零售批发。201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300元。
活力来自于机制上。“服务业绩好、群众评价高的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就要进行表彰奖励,服务业绩差、群众口碑差的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就要进行集中整顿、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服务氛围,才利于调动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党总支书记鲁涛感言。
西桂村为充分调动党支部及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探索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统一、“考奖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既明确了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又为党支部及党员正常开展活动提供必要保障,解除了党员的后顾之忧。在落实好县级给予每个党支部每年补助2000元党建工作经费政策的同时,村党总支建立起一套以群众评价为主的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从村集体经济收入部分拿出适当的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即:得分在90分以上的奖励5000元,得分在80-90分的奖励3000元,得分70-80分的奖励2000元,得分70分以下的不进行奖励,要求限期整改,并将党员服务群众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四个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片区工作落实情况、服务群众情况进行交叉督查,量化考核,并在全村范围内进行通报。凡是涉及落实上级的各种惠农政策时,都实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审核把关制度,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公平、公正、公开地落实到每一户群众。
(云南省昌宁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董正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