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拆问题再拆房——万柏林区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实践
编者按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太原市万柏林区围绕“访群众、查问题、接地气、解民忧”主题,采取灵活多样、创新管用的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尤其在整村拆除过程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已成为万柏林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行动。而成立“自改委”、制定村规民约、确定城中村改造方案等,又无不体现着群众唱主角、拿主意的鲜明特色。
万柏林区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克难制胜的重要法宝,只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以建设一流省会城市为目标的太原市直面现实,于2003年开始启动城中村改造。
2013年,太原市迎来城中村改造历史之最,对11个城中村进行整村拆除,累计拆除面积达498万平方米。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城中村数量多、涉及人口多、拆迁难度大的万柏林区一马当先,居然累计拆除面积263万平方米,占到全市一半以上。
更为难得的是,小井峪街道完成拆迁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涉及群众近万人,但在拆迁中却没有发生一起村民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
今年2月10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万柏林区小井峪调研时说:城中村改造是机遇,抓得越早受益越早;拆迁改造是好事,必将普遍提升全村人的生活水平。在袁纯清书记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小井峪村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全面步入整村拆除进程。全村1165个院落,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主动报名拆迁的就有667个院落,已签订放弃协议并拆除的有467个院落。
万柏林区整村拆除的速度与和谐氛围是如何创造的?个中原因,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拆迁是件难事,但是要把工作做细了,它又不算难事
和谐拆迁的三件“法宝”
4月11日,突来的降温天气,并没有影响王立学的工作热情。他照例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处理完日常事务后,便急匆匆来到小井峪村改造现场。
王立学是小井峪街道党工委书记,在下元村的整村拆除中一“炮”走红。“出租房屋是下元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想要拆掉,其难度可想而知。”说到此处,王立学话锋一转,举重若轻地说:拆迁是件难事,但是要把工作做细了,它又不难。拆迁过程中,和村民交心、给村民解除后顾之忧、“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三点是关键。
我们不妨还原当时的一个画面——
在拆迁工作开始前一个多月,下元村每户家庭都收到一个印有拆迁方案的册子。随后,由区、街道、村三级干部组成的十几个小组开始下村入户,给村民讲政策、解疑惑。有的村民不理解:“我现在出租房子挺挣钱,不愿意拆迁。”“靠出租房屋挣钱,就算一年挣10万块钱,但事事都得操心。如果进行了改造,不仅生活环境更好了,而且你一年可以有12万元的分红,收入只多不少。”
面对面地交心,让村民疑惑顿消。
前不久,东社村整村拆除拉开帷幕,先拆问题再拆房的做法,恰恰是“给村民解除后顾之忧”这一法宝的真实写照。
高铁柱属于智力残疾,86岁的老母亲也无劳动能力。考虑到租房困难,高铁柱的妹妹建议先买房,“但一时半会儿咋凑齐那么多钱呢?”当所在街办和村委会得知此事后,想方设法筹资45万元帮助高铁柱去买房,并招呼干部群众帮助他搬了家,安排妥当后才签了协议。
王立学所说的 “一把尺子量到底”,并不仅仅体现在拆迁补偿的标准上,而是贯穿于整个拆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拆迁的测量工作中,万柏林区整村拆除各村不仅请了专业的公司进行测量,还邀请区纪委的工作人员现场监督。
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而要根据区域及村居自身优势定位产业
让农民享受改造成果
整村拆除的关键是什么?
习惯了以地谋生的农民,最怕失去土地以后,生活和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如何确保他们在“安居”中“乐业”,享受到改造成果,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早在2010年,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城中村改造”课题组的典型案例,后北屯村改造设计模式得到高度评价。
2月22日,随着一栋栋 “牵手楼”在机械轰鸣声中倒下,后北屯整村拆除终于“脱稿”而出,迈出实质性步伐。
“通过改造,就是要让村民利益最大化,不仅有住房,有股份,有可供出租的房屋,还要有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兴华街道党工委书记梁红根介绍,后北屯将建设成为高品质康居社区和全国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大型商业服务中心。建成后,物业管理及商业经营管理一定会满足当地村民就业。
同时,规划预留15万平方米的商用综合体,将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收益将用于村民的社会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在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
老党员杨二小是后北屯村主动带头拆迁户,尽管已年过六旬,但说话如砍瓜切菜般痛快。他说:“我原来的房子有1400平方米,改造后能得到1100平方米,加上补偿费用,其实并不吃亏。改造完成了,环境变好了,有了生活品质,咱腾出时间正好锻炼身体,活个好岁数,多享受几年好日子最重要。”
小事要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大事要让群众广泛参与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作为今年万柏林区6个整村拆除的城中村之一的东社村,整村拆除启动没多久,就已签订放弃协议407个院落,破拆214个院落。
东社村整村拆除适逢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万柏林区委书记张齐山提出 “小事要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更要让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拿主意”,不仅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也说到了村民的心坎儿上。
在拆迁中,群众说了算的事还真不少。有村民反映安置过渡费低的问题,经村“两委”分析研究决定,提高了过渡费补偿标准;有村民反映安置过渡费的多少与宅基地大小并无直接关系,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开始按照“照顾困难户,控制大面积户,兼顾村集体财力”的原则,进行符合民意的合理补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城中村改造经验,小井峪村创新推出“自改委”模式,即由两委会推选、村民认可,成立“村民自改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群众代表组成,全程参与房屋征收和补偿安置工作。
小井峪村“自改委”分为4个小组,除4名小组长外,其余12人都是本村有威望的普通村民,李来柱便是其中之一。他说:普通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既能零距离上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作为拆迁户,与村民熟人熟面,更便于沟通协调。
村民有了自觉自愿拆迁的热情,过渡安置成为考量政府作为的第一关
过渡拆迁户住宾馆
去年岁末,网上一则关于万柏林区“温柔拆迁”的帖子让人们眼前一亮:拆迁户居然被安置到了星级宾馆。
帖子一出,有不少人专门到酒店悄悄打问,一探虚实。
4月11日,距离200多户拆迁户搬进来已有数月,记者专程来到安置前北屯村村民的迎西大厦。
时值中午,忙碌的电梯一趟趟运送着回家的人们。记者跟随两个刚放学的学生来到14层。楼道内,李金宝正忙着做饭,一会儿进家拿碗筷,一会儿倒菜下油锅,记者跟进跟出,与他聊了起来,“条件怎么样,习惯住不?”“这就很不错了,至少不用自己找房子,政府的这个举措很暖心。”“用水用电方便不?你的回迁房在哪一块儿呢?”“一个标间住五口人,虽然有些挤,但其他方面还是很方便的,有中央空调,而且24小时有热水。我的新房子就在宾馆附近,盖得挺快的。”
据前北屯社区主任田学跃讲,迎西大厦是由前北屯出资建的。为不耽误整村拆除进程,尽可能安排村民,决定大厦停业。每户每月平均收费是200元,有7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免费。目前,除了2层至5层外包出去做餐厅和桑拿外,剩余6层至24层全部让给了拆迁户。
作为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试点区,今年,万柏林区将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改造一个村、引进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片区发展”的思路,目标锁定东社、红沟、黄坡、小井峪、后北屯、北寒6个村的整村拆除。
太原新一轮的整村拆除工作启动,人们再一次把期待的目光聚焦到了万柏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