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得问群众认可不认可

付彪

2014年04月17日16: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网刊登的一篇讴歌拆迁工作的文章,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浉河区委书记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而与此同时,有网友发帖称,在浉河区的这次拆迁中,他家遭到野蛮拆迁,父母还被打倒在地。(4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历史会铭记这一刻,人民会铭记这一刻……”区委书记连用五个“最”,热情讴歌拆迁工作人员,显然“用情”太深了,“用力”太猛了,网友不买帐,群众不认可。

城市建设要发展,拆迁工作少不了。政府维护“整体利益”,群众捍卫“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矛盾的焦点都是“利益”,拆迁之难可谓“天下第一难”。这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种考验,尤其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拆迁工作要真正取得成效,靠的就是真心的为民情怀和宽厚的人道精神;即使需要采取某些强制措施,也须依法进行。

从这篇讴歌文章中看,区委书记似乎只字未提以人为本之类的话,反而将拆迁户视为“敌人”,谓之“水泼不进、针扎不进”。他们打赢这场战争,靠的是这500余名拆迁工作人员,他们具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英雄豪迈”,有着“‘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愚公移山般的斗志”,最终“啃掉了这块硬骨头,拔掉了这些硬钉子。”有感于他们“受的苦、落的难”,在区委书记心目中,岂不是“最可爱的人”。

拆迁人员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区委书记说了不算,关键得看群众认不认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区政府官网发布这篇讴歌文章不久,便有网友实名发帖举报“信阳浉河区野蛮暴力不公平强制拆迁”。这对区委书记来说,无不是记响亮的耳光。虽然政府有关人员称此事“不属实”,但网友列出的事实“确凿”。因此,还须政府以正视听。

无数事实表明,政府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法、理、情相统一,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群众才会积极配合,进而实现“和谐拆迁”。如果撇开群众,甚至将群众摆在敌对面,对于这样一些“最可爱的人”,区委书记即使喊得再响,群众也是不会认可的。

分享到:
(责编:实习生、谢磊)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