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心理最反感、最痛恨的作风问题,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治的作风问题。要将问题深挖、原因理清、症结找准,以此为基础开好药方,对症下药,根治“三难”顽症。
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解决“三难”问题,注意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但是,有的却搞成了形式主义,或者坐在办公室里认真筛选群众代表开个座谈会,挑听话的、讲好话的“发言人”来发言;或者到基层热热闹闹组织开个“院坝会”,对于群众意见一听了之;还有的到群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回单位后写个报告高高挂起。解决“三难”问题,必须做好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扎实解决群众问题、积极改进干部作风三个动作,绝不能搞成“形式主义”。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是基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近群众,不知群众之意。只有真听群众意见,经常到群众家里“串门”,才能与群众建立感情,听真群众意见。要俯下身子,面对面与群众进行交流;融入群众,一点一滴细微体会;换位思考,感悟群众之所难,切实把难在哪儿,哪儿最难等难题查明查清。
扎实解决群众问题是根本。“言之易,行之难。”听取、梳理群众意见之后,关键在抓落实。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对于作风差的人和事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系统、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整改措施,以制度促长效,从根本上解决“三难”问题。
积极改变干部作风是关键。“三难”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有的干部党性弱了,宗旨观念差了,满脑子是如何管好群众,而不是服务群众,执行政策“硬邦邦”,服务态度“冷冰冰”,让群众难以接受。必须强化宗旨、转变作风,如焦裕禄一样,有为民的深厚情怀,务实的优良作风,将上面的政策熟稔于心,将群众的情况了然于胸,把政策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将难事办好、好事办实,取得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