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安徽太和县委高度重视,在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下发通知全面部署的基础上,紧扣“四个突出”,践行“三严三实”,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突出“依法治乱”,深入整治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结合太和实际,坚持从纠正城区违法建设着手,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隐性“四风”问题。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全县新成立5个拆迁片区和1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指挥部,各指挥部政委和指挥长,全部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依法处置问题,确保工作拆违拆迁“零事故”。二是强化思想保障。要求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领导干部带头表态发言,作出公开承诺,统一思想认识。三是党员干部带头。下发了《关于严肃拆除违法建设工作纪律的通知》,对配合自拆或主动说明问题、带头纠正错误的,从宽或免于处理;对不配合的当事人从严从重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目前,有11名干部主动到县纪委说明情况,向司法机关移送1起1人,县纪委没收违建非法所得280万元,并依法依纪查处3人。四是科学严谨操作。出台《太和县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设暂行办法》和一系列操作规程。严格落实网格化管控制度。五是实施专项行动。4月份以来,在全县党员、干部范围内开展 “拆除违建房,治疗地方病”专项行动,2014年1-3月份,拆除违法建筑4.1712万平方米,其中别墅型建筑16套,面积6100平方米。通过依法拆违,狠刹了部分党员干部炫耀的“官气”、肆意的“阔气”、狂妄的“霸气”。
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促进社会和谐。一是突出化解省、市两级交办案件。县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化解信访积案任务进行分解。省、市交办的40件信访积案,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保负责制。二是抓住三个阶段关键点。建立信访积案台帐,实行县领导包案制,县联席办、县信访局联动督导,推进问题解决。专题召开调度会,逐案听取案情汇报,提出化解措施和稳控办法。三是落实四项化解措施。领导带案下访,实地了解信访人情况。重新梳理积案形成的来龙去脉,区别每件积案问题情况,有针对性地落实化解措施。实行化解信访积案旬报制度。全县共统计信访积案58件,其中省市交办40件,县自排18件。目前,省交办1件已经中联办审核,依法终结备案;市交办39件,已化解24件;县自排交办案件18件,化解3件。
突出“边查边改”,以教育实践活动实效取信于民。县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开展“下基层、接地气、解难题”活动,每个县委常委还自领一题,带着县委中心组其他成员,就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全县普遍开展“两学一找双传承” 、“对照‘四面镜’、进行‘八查改’”、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盘点销号解难题”“四大活动”,及时解决突出问题。4月1日省、市教育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又开展了“八个一”学习教育活动,即开展一次“三严三实”集中学习;集中开展一次征求意见活动;集中收看一次焦裕禄、沈浩、王家坝等专题电教片;集中开展一次专题讨论;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办成一件好事实事;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组织一次“回头看”。印发了《基层提请县委、县政府解决问题任务分解表》,第一批分解75件,第二批分解50件,每件问题都明确了牵头解决(解答)单位、配合单位、牵头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要求盘点销号,落实整改。
突出“聚力发展”,为加快县域发展注入精神力量。一是高标定位谋发展。计划投资70亿元,建设3.5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改造0.7平方公里的东部旧城;计划投资60亿元,加快推进开发区和城关工业园无缝对接、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土地流转面积10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70万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2亿元。二是突出项目促发展。全县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97%,初步排定项目113个。三是健全制度抓落实。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点企业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一线抓落实。健全督查考评,强化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2014年一季度,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107.2%;财政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60%,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市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快”的良好势头。
(安徽太和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李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