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跑好网上“最后一公里”

冬君

2014年04月15日15: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回访、对比发现,部分被曝光“神回复”的网站采取了“鸵鸟战术”,有的索性关闭留言功能,有的不再全部公开来信。记者检索31个省级领导信箱还发现,一些省份只公开表扬性质的留言,很多省份并未对信访回复进行监督、反馈。(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都知道,走群众路线,可以走下去做,如随机调研、联村入户等;也可以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如接待好上访、窗口部门的服务工作等。在做好这两样工作的同时,我们更要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听好网上“看不见”的群众意见,跑好网上“最后一公里”。

乍一看,建立完善网上受理、办理、答复信访工作机制似乎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于群众来说,网络信访便捷直接、务实方便,不费时费力;于政府来说,节约管理成本,通过网络与群众加强互动,了解民意,增进关系。但从记者采访来看,“网访”还有好多路要走,还需不少的往返。

据最新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网上“看不见”的群众意见,可谓暗流涌动、不可小瞧。现在对网络造谣形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但“信访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逐渐成为一些人的共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的网络时代,网络传播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现实社会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党的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

做好“网访”,听好网上“看不见”的群众意见,跑好网上“最后一公里”。要求党员干部要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同网络打交道的能力,要从“听”字破题,着力练好“听”功。敢于听、主动听、善于听,消除党员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恐网症”,主动接触网络,不断走近网络,做到“听真”、“听准”、“听实”。特别在面对网民的“拍砖”、过激的言论、穷追猛打时,不能“唱对台戏”、更不能说些如“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群众说话”等“火上浇油”的话,而要沉得住气、搁得下面子,做到冷静分析、平和交流、坦诚沟通,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

做好“网访”,听好网上“看不见”的群众意见,跑好网上“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要靠前站位、积极应对,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打造新时期网络舆论主流阵地为落脚点,办好、办活网站,合理设置栏目,及时更新内容,设立“网上约访室”、“意见建议信箱”,为广大网民与党政部门直接交流沟通搭建绿色通道。对网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舆论关注的问题,不仅要致力于回答“怎么看”,还要深入说明“怎么办”,做到既“解扣子”,又“指路子”。通过“说实话”来增强群众信心,为“办实事”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总之,我们绝不能小视网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他的竞技能力就表现在跑好最后一公里上,跑不好最后一公里,再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前功尽弃。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与群众网上“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实际上不是太近,而是太远,这个网上“最后一公里”,讲述的是距离,表现的是一种隔阂,暴露的是一种感情。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让思想灵魂、党风党纪、政风政纪来一次急行军,向着群众的疾苦跑步前进,以最快的速度消除网上“最后一公里”的距离,解决网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分享到:
(责编:实习生、谢磊)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