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的生动描述。乡镇干部“走读”拉远了干群关系,给群众办事带来了不便。不仅走坏了干部形象,走散了作风,也走失了民心。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乡镇干部“上班到岗点卯、下班回城走人”,“手机遥控指挥”等“走读”问题,弥渡县实行立行立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
严格建章立制,让乡镇干部“不能走”。一是严格落实乡镇干部首问负责制,乡镇党委书记是治理干部“走读”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乡镇干部管理负总责;二是严格执行夜间和节假日领导干部坐班制度,乡镇班子成员工作日内必须住在乡镇值夜;三是实行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转和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将干部住乡镇、请销假、缺勤等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记入干部档案。人岗脱离,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的,当事人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
改善生活条件,让乡镇干部“不想走”。针对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中,存在有部分干部是因没有宿舍、生活不便等原因而“走读”,该县切实以问题为导向,着实从看得见的小事着手,让乡镇干部能住得下,真正以乡镇为“家”。一是积极打造“安心”工程。通过多方努力,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住宿条件,目前,该县8个乡镇都解决了乡镇干部住房问题,开办廉政食堂;二是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在每个乡镇配备了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宽带等设施,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经常开展乒乓球、篮球比赛及小型文艺晚会、广场电影等文体活动,丰富乡镇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让乡镇干部职工强身健体有场所、学习提高有地方、业余娱乐有去处,确保他们住得安心。
强化督查力度,让乡镇干部“不敢走”。一是强化领导带头。制度能否得到执行,领导带头是关键。通过落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带头遵守纪律,对本乡镇违反工作纪律的现象敢抓敢管,切实带好队伍;二是加强监督力度。通过完善乡镇干部信息库建设,构建动态监督网络,聘请24名社会监督员及开通“12380”监督举报平台、设置意见箱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乡镇干部作风进行全方位监督;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县纪委(监察局)等部门对各乡镇进行随机调研,派出督察组采取调查了解、突击查访、不定期暗访、电话查岗等方式对干部遵守乡镇工作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是对个别顶风违纪的“走读”干部进行处理,对“走读”问题严重的乡镇,在全县通报批评,并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并多次出现“走读”或因脱岗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除追究当事人党政纪责任外,视情况追究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纪律责任,确保治理效果显著。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弥渡县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不仅赢得了民心,树了群众观点,增强了群众感情,还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本领。干部工作作风、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云南弥渡党建云平台供稿 李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