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这些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干部跑十多公里路来帮我们打扫卫生,以后我们也要把垃圾运到垃圾坑里,不再随便倒。”西庄中营村群众彭应兰由衷地对正在开展“三清洁”活动的党员干部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弥渡县为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在“弘扬红色精神、突出本色要求、抓实底色民生、注重黄色警示”四个方面上狠下功夫,用实际行动绘出一幅群众路线的亲民图。
弘扬“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杨善洲、高德荣、普发兴、龙进品、尹锡山和李桂科等同志为生动教材,认真组织学习;集中收看电影《杨善洲》和《普发兴》、到祥云“红色传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行“微党课”红色课堂,每次选取3至4名普通党员上台现场讲“微故事”,每个“微故事”紧紧围绕“党的政策方针、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等“红色”内容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采取“轮流领读、全员跟学”“轮流交流体会”方式进行,原汁原味学习《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红色”必修教材和中央、省、州有关活动“红头”文件;组织开展主题文艺汇演,唱响红色歌曲,将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求、相关知识编排到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小戏、小品等文艺节目中,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突出“本色”要求,凝聚发展力量。该县广开言路,采取“以文看、以会听、以人谈”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听取建议、征求意见,深入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以“文”看。下发各级各部门领导及领导班子征求“四风”方面存在问题情况民主评议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州委第19督导组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公布了驻地及联系电话,并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意见箱”,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二是以“会”听。3月10日至13日,召开了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非公经济人士三个座谈会,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对县委班子及成员在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群众路线以及在“四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各部门纷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民情恳谈会,层层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三是以“人”谈。采取随机调研、明察暗访、入户恳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到联系点、对口下属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民情恳谈,面对面听取原汁原味意见。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开展民情恳谈1489场次,共收集到基层党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000余条,妥善解决群众需求和困难314件。
抓实“底色”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把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贯穿教育活动始终,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践行群众路线。一是涉农部门围绕春耕备耕重点,深入到挂钩联系乡、村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向农民群众印发《致农民朋友一封信》、《技术明白纸》10000余份,调运“两杂”种子790吨,备农家肥22万吨,及时将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606.2万元、中央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591万元补贴资金下达到群众手中。二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弥渡花灯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全县132支“红色”花灯宣传队积极行动,把有关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要求和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自编自演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花灯、歌舞、小品等节目,积极为群众进行表演、传唱,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尹宜公》,再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尹宜公领导和创建了弥渡地下党组织的感人事迹,为全县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育学习内容。
注重“黄色”警示,强化纪律约束。县委抽调54名党员干部组成18个督导组,对各参学单位和党员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和抽样检查,同时,编印了《督导组工作主要步骤和督导组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督导要点和督导程序。坚持每周1次活动总结、1月1次活动通报,形成“月通报、周安排、日落实”的活动工作格局。发现一般问题,即时予以提醒;发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则给予全县通报,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则给予“黄牌”警告。通过“黄色”预警,强化了工作纪律,有效促进了各参学单位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地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云南弥渡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向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