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市县传真

赶考路上故事多

安徽黄山区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纪实

2014年04月04日14: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名山秀水地,美丽黄山区。在这里,全区780个基层党组织、11390名党员、2910名党员干部正以“三严三实”为航标,自觉清除“四风”问题,主动破解群众难题,以实际行动书写着赶考路上的一道道答题。

作风改到心坎上

谭家桥镇1-3月份统计数字显示,该镇第一季度接待费同比减少13%,公车支出同比减少15.6%......“简接待、俭用车、减支出”,是该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四风”问题出的重拳,把餐桌、车轮、公务支出的“三减”,变成民生投入的“一增”,这样的“加减法”,拍手叫好的是群众。

活动一开始,就以严的标准务求干部作风改到群众的心坎上。在全区上下集中开展整风肃纪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办公用房超标、公车管理不规范、领导干部参与赌博等问题,对区直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不定期探访区、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明查暗访乡镇干部住乡住夜情况,抽查村干部坐班情况。目前已对检查发现的16个“四风”问题予以整改,开展批评教育3人,辞退1名作风漂浮聘用人员,完善公务用车管理等制度5条。

成效怎么样,整改力度是关键。在听取意见环节,黄山区坚持开门纳谏、敲门问谏、上门求谏“三门”走访,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对症下药,开展集中分类整改行动,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实施整改,针对存在的个性问题,以班子和个人公开承诺形式进行限时整改;针对系统、行业普遍性问题,以会战形式进行集中整改;针对作风、制度等问题,进行持续整改。目前,全区已开展集中走访调研936次,其中区四套班子及班子成员深入基层218人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58场次,共梳理意见建议1693条、立行立改655条。

村里大事大家说了算

“子女有房有车有赡养能力,凭什么要求评低保?”,“低保不是福利,谁吃低保大家说了算”,这是3月26日乌石镇夏村村召开低保初评会议时与会村民代表所说的。农村低保评议涉及群众切实利益,如何避免“人情保”、“关系保”,该村认准的就是“谁能办低保,大家说了算”,通过实行“阳光低保”,坚持“两入户两公示三评议”,即入户调查、“两委”初评、一轮公示、上门核实问题、评议组复评、村民代表终评、结果公示等七环节,在108个名额低保当中,调出了70多个条件相对较好的“老低保”,这么大规模的顺利调整,正是让群众有了“话语权”。村里重大事项研究走群众路线,决议让群众投票,结果自然会让群众满意。

百姓的难事就是干部的心事

连通太平猴魁核心产区新明乡的仙源大桥在2013年“6.30”洪灾中被水冲毁,眼看茶季就要到了,接线工程什么时候能完工,解决卖茶交通难题;仙源镇集镇人头攒动、市场火旺,可一眼望去“摊外摊、店外店”特别多,居民反映街道环境脏乱差难整治……这是仙源镇在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百姓的难事就是干部的心事,该镇将这些百姓的难事一一编号,把党委会直接开到现场,一线议问题,一线解难题,结合大桥接线工程,制定出了集镇环境整治工作综合方案,明确了责任人、时间表,适时向群众通报党委决议和推进动态,切实把“烦心事”变成“放心事”。

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员干部走进革命老区、棚户小区、移民库区、偏远山区,开展“住农家、访民情”活动,做到“八到八访”,即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条件艰苦、地处偏远、受灾严重、群众不富裕、工作难开展的地方,访老村干户、老党员户、党员中心户、发展大户、困难户、隔阂户、信访户和受灾户。按照“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要求,住农家时间不少于2天1晚,入户不少于20户,采取围炉会、板凳会、拉家常等方式,促膝交谈、听取意见、查摆问题,与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共谋发展大计。

百姓富了,干部也就乐了

新华乡竹笋种植大乡,现有竹林一万余亩。前几年,由于技术陈旧,一年只有一个月的产出季,竹笋产量较低。种植大户盛庆华算过一笔账,种植10亩雷笋年产值不到两万元。持续增收致富难是该乡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意见。区委组织部通过推行“对口挂职”,选派该乡优秀干部赴浙江临安挂职,积极运用挂职成果,借助“村村共建”平台,新华乡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结为友好乡镇,建立了“友好乡镇共建雷竹林”等4块示范基地,组织35户种植大户“跨省取经”学习雷竹早出覆盖技术,并把专家请回来现场讲学授技,早出覆盖技术在该乡推广运用,预计笋农户均增收2000元。打破增收瓶颈,给百姓吃上“定心丸”,正是党员干部秉持“谋事要实”。以“三严三实”为标杆,黄山区要求党员干部常充电、常查摆、常下乡,着力打造“学习型、清廉型、实干型、亲民型”四型队伍。

打通“最后一公里”

走进三口镇白果树村村委会,便是一个不大的办事大厅,设有4个代办窗口涉及新农保、新农合、农技、水利等20多个事项。前来咨询农业保险的村民朱世进感慨到:“以前到村里办事,从楼上找到楼下,现在好了,一进门看看上面的牌子就知道找谁了,之前我提出建房申请,把材料准备齐全交给他们,镇村立马到现场勘查,没过多久就批下来,真是方便”。群众的好评得益于黄山区铺设的“服务直达通道”,在全区14个乡镇普遍建立为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两中心”,在村(居)设置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两工作站”,在镇村基本形成“一门受理、一站办理、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做到服务直通,让群众享受全程贴心服务。

简约服务路径是黄山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出的一张王牌,在区直窗口服务单位,开展“服务流程再造”行动,区政务服务中心、车管所等23个窗口单位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一站式”窗口服务、首席代表负责制、全程代理服务制,加大网上办事、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力度,优化流程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给群众最深的印象就是“马上办”。推动服务关口下移,党员干部走出机关、驻村蹲点,在基层开展“三农”问题大梳理、积案积访大化解、矛盾纠纷大调处、社会治安大治理等工作,创新“流动党委会”、“流动调解室”等做法,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缩短“服务路程”。

分享到:
(责编:权娟、秦华)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