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云南弥渡:“三个转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4年04月03日09: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就是要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直面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弥渡县紧紧抓住这一主线,把群众所提意见建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不等不拖,边学边查边改,做到“走读变住读、要我帮变我要帮、领导讲变群众讲”三个大转变,切实让群众深刻体会到了群众路线带来的大变化。

“走读”变“住读”,干群心连心。“以前到镇上办事,晚饭后很难找着人。现在一天到晚都有干部接待,方便多了。”3月4日,记者在弥渡县寅街镇政府大门口,刚办完新农合手续的头邑村村民沈兴旺乐呵呵地说。为切实转变作风,解决乡镇“干部像候鸟、晚上影无踪”问题,该县从四个方面入手,让“走读干部”走近群众暖民心。一是建章立制,拆心墙。制定下发了《弥渡县关于认真解决乡镇领导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进行干部“走读”专项整治,利用晚饭后时间,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入户走访群众、集中研究讨论问题,切实建立“夜学、夜访、夜议”制度。二是监督检查,管住人。县纪委、县委组织部随机对各乡镇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及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创造环境,打造家。修缮了4个乡镇政府办公楼,添置、更新办公设备,加强“廉政食堂”管理,建立乡镇文化站、篮球场等,为“住读”干部创造良好的“住读”环境。四是人文关怀,暧人心。对生病干部或父母年迈、小孩无人照看的“住读”干部给予适当照顾,对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生病住院的乡镇党政领导亲自上门看望,让走读干部真正体会到“大家”的温暖。

“要我帮”变“我要帮”,打造“便民窗口”。走进弥渡县便民服务中心,正面墙上大型电子显示屏上醒目大字——“真情为民服务”映入眼帘,服务窗口内,是工作人员真诚的笑脸和热情的服务……所有这些,都让来这里办事的群众感到舒心自在。针对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该县着力为群众打造“形象、便民、示范”三个窗口。一是微笑式服务,打造形象窗口。在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中制作党员标牌,推行党员承诺制;在行政服务单位设立“党员示范窗口”,在医疗系统设置“党员示范科室”等。二是一站式办公,打造便民窗口。建立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采取“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作模式,将277项事项进行集中办理。目前,共受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219705件,办结219691件,办结率达99.9%。

“领导讲”变“群众讲”,干群互动一家亲。3月22日晚8时,弥渡县德苴乡德苴村党员活动室内隐约传出说话声,一位50多岁的村民正用地道的德苴口音说着:“我们农村党员不一定要做什么大事,只要平时么帮村上的困难家庭、人手不够的人家多做做农活……”这是该村的一名普通党员石建红正在为党员村民上“微党课”,一个个小故事,让听课的党员都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弥渡县在传统党课的基础上突出党课“短、精、活、实”四大特点,着力在全县推行“微党课”学习模式。一是时间短。设置时间上限,每个“微故事”不超过15分钟,每节“微党课”不超过1个小时,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内容精。“微党课”由普通党员将民心民声、先辈先进、身边的事等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微故事”,用身边的人讲身边事、说身边理。三是形式活。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互动,发动党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人人讲,大家议”的良好氛围。四是效果实。授课党员从本地、本村、本岗位实际出发上好“微党课”。目前,全县已有4个乡镇、33个县级部门、336个基层党组织推行“微党课”500余场次,1500余名普通党员登上了“讲台”,在全县形成了“支部是学校、党员是学员、人人是教员”的良好氛围。

(云南弥渡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向春芳)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