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近日到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内蒙古翁牛特旗参加旗委常委扩大会议时强调,要把群众的心吃透,顺应民心民意民愿。他谈起古代的采风制度,官员通过民谣了解民情政情。他说,我们从群众中来,就不怕听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再不好听的话我们也要听!(3月31日新华网)
人不平则鸣,水不平则流。党员干部容得下群众的牢骚、听得进群众的意见,无论对于修身从政,还是领导决策,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把群众的心吃透,顺应民心民意民愿。”“不怕听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再不好听的话我们也要听!”联系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李克强总理这番话,对各级党员干部无不具有警醒意义。
学会从群众的牢骚和意见中“听真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总喜欢听“好声音”,把群众的牢骚和意见看成是“惹是生非”。这是十分有害的。事实上,在许多时候,群众有怨气、发牢骚,说明他们对我们有信心、有期待,如果群众对我们的不足和问题视而不见、三缄其口,那就麻烦了。正确的态度应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真心话,而不能一棍子打死或全盘否定。如果我们两耳塞豆,不敢直面批评,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就很容易踏入“雷区”、踩上“红线”。
注重从群众的牢骚和意见中“求真知”。延安时期,有人被雷击身亡,有人发牢骚:雷公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当时保卫部门要追查这件事。毛主席没有让追查,而是让大家反思。经调查发现是公粮征多了,群众不满意。通过关注群众一句牢骚,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实行减征政策,同时发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之相比,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牢骚和意见,闻之则怒,遇之则避,是何等让人汗颜。
用心从群众的牢骚和意见中“悟真谛”。如何面对群众的牢骚和意见,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习总书记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往往不是深入细致做工作,而是一味埋怨群众、怪罪群众,甚至称群众为“刁民”,结果引起矛盾激化,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最通情达理,也最不讲情面。只有用心察民情方能得民心,只有致力解民难方可聚众力。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我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群众的牢骚和意见虽不是那么中听,却为我们指明了用力的方向,可谓是千金难买,务须敢听、乐听、用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