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8时许,弥渡县寅街镇政府会议室里灯火通明,30多名机关干部正在集中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践行群众路线 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学习稿。这是弥渡县整治干部“走读风”,推行“夜学”制度后的一幕场景。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中,弥渡县群众普遍反映“白天乡镇干部下村时群众大部分下地干活,晚上群众收工,干部却下班回家”,此种现象,让干部与群众缺少了交流和沟通,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为切实转变作风,解决乡镇“干部像候鸟、晚上影无踪”问题,该县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从制度、监督、环境、关怀“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入手,变“走读”为“住读”,让“走读干部”走近群众暖民心。
建章立制,拆心墙。“走读”问题是横亘在干群之间的一道“隔心墙”,该县首先从三个方面入手“拆心墙”。一是制定下发了《弥渡县关于认真解决乡镇领导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进一步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工作、监督检查、领导责任五个方面严明要求。二是建立“夜学、夜访、夜议”制度。“夜学”:推行“微党课”制度,每次选取3至4名普通党员轮流上台现场讲课,参会党员参与互动,变一人讲为人人讲、大家议。“夜访”:乡镇成立夜访组,按照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方式,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入户走访,保证农户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夜议”,由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全体机关干部参与,将乡镇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列为重点议题集中研究讨论。三是整合资源充实住乡镇队伍,采取增加住乡镇人数、明确责任领导、配备值班驾驶员等措施抓实制度落实。红岩镇创新完善原有的三班轮换住乡镇制度。寅街镇、苴力镇将机关站所工作人员统一纳入镇政府住乡镇值班表,增加值班人员,明确村一级联系人,确保镇政府24小时有人值守,电话有人接听、群众有人接待。
监督检查,管住人。县纪委、县委组织部采取明察暗访、电话随访、实地检查等方式,随时对各乡镇领导干部上班、值班等情况进行检查,镇纪委、镇党政办对“走读”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及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纪律松弛、不坚守岗位、不履行职责的“走读”干部实施问责。凡被查无正当理由一次不在岗的,由本人做出书面检讨;同一年度2次不在岗的予以通报批评,3次不在岗的按旷工论处,还予以诫勉谈话或离岗培训。
创造环境,打造家。为了让乡镇干部真正以乡镇为“家”,该县积极打造“安心”工程,着力为干部创造栓心留人的“住读”环境。一是改善办公条件。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红岩镇、弥城镇、寅街镇等修缮了办公大楼,添置、更新了办公桌椅、电脑等设备。二是提高生活质量。采取由乡镇政府与机关站所协调、调剂原办公用房的方式,想方设法为干部“住读”安排宿舍。加强“廉政食堂”管理,保证干部的基本生活,让干部住得“安心”,吃得“称心”。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全县8个乡镇都建立了乡镇文化站、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工作之余,镇机关党支部组织学校、站所等单位开展“乒乓球”、“篮球”比赛活动,解决干部文化生活贫乏问题,增进干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人文关怀,暧人心。一是管理上以人为本。对生病干部或有家属生病的“住读”干部,经主要领导同意后给予回家;父母年迈、体弱多病或小孩无人照看等家庭特殊的“住读”干部给予适当照顾,允许每周回家2次。二是实施人文关怀。“住读”干部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上门帮助解决;生病住院的进行看望;家庭有矛盾的上门化解。通过从精神、生活等方面实施人文关怀,让走读干部真正体会到“大家”的温暖,安下心来服务好群众,与群众心连心共建美好家园 。
(云南省弥渡县党建云平台供稿——向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