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焦裕禄“3斤棉花票”是一把“尺子”

何解

2014年03月19日14: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之际,“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事迹再一次见诸媒体。重温这些感人事迹,一则关于焦裕禄退还“3斤棉花票”的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1964年2月,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县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让他换件新棉袄。同志们怕焦裕禄不要,就把3斤棉花票送到他家里。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硬是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 

在当时,3斤棉花票只是允许购买棉花的凭证,既不能兑成现金,也不能直接换棉花,能有多大回事?即便是3斤实打实的棉花,也不过是做一件棉衣的原料,远远够不上拿来“说事”的份。况且,这事焦裕禄从一开始就是无意的,如果他自己不说,又有谁会在意那3斤棉花票?可焦裕禄却不这么看,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看似不起眼的“3斤棉花票”,既是一笔良心账,更是一笔民心大账,彰显着一位共产党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 

“优秀是一种习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为兰考的发展奉献了他的全部,自己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焦裕禄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孩子看戏回来,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回答:“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的叔叔没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命令孩子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还有一次,焦裕禄的小孩找他要钱买新铅笔,他看看铅笔头说“还能用”。过了几天,铅笔用到如一粒花生米那样长了,孩子又要换新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帽往铅笔头上一套说:“这不是还可以用吗?”

“3斤棉花票”就像一把“尺子”,不仅“量”出了50年前焦裕禄的无私与崇高,还“量”出了当下那些蜕变官员的贪婪与渺小。在物质极大繁荣的今天,少数党员干部醉心于富足安逸的生活,滋长了奢靡之风,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他们出门把车坐、吃饭把单签、过节把礼收;“一盒烟一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坐着一座楼”;享的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受的是纳税人的俸禄,干的却是只为自家添砖、不为群众捡瓦的活。那些动辄以“父母官”自诩的官员,在焦裕禄的清贫与奉献面前,该是“厚颜”还是“汗颜”呢?

焦裕禄的“3斤棉花票”,给广大党员干部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里面有责任、有担当、更有使命。这种精神,与焦裕禄的名字一样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给人力量,催人奋进。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官衔的大小与财产的多少成正比,那不仅毁了干部本身,也泯灭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只有职位的高低与贡献的多少成正比,那才是为官的本份,也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希望所在。

分享到:
(责编:实习生、谢磊)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