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法称,部分官员代表委员来京参加全国两会携带了相当人数的“随行团”。就此,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一些驻地附近的酒店宾馆。长安大饭店的一名在饭店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会期间酒店基本住满,有200多间房间里的客人是因两会住在这里。其中,一半客人来自地方媒体,另一半是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3月11日《中国青年报》)
领导外出开会,总会带上些许随行,有的符合会议要求,有的则不是。符合要求的随行人员会议上通常有安排,而不符合要求的只能食宿“自理”。这种现象,在平日里人们司空见惯,也习以为常,只是没有人“捅破”罢了。
此次媒体调查的官员代表委员“随行团”现象,源起于中国青年报10日刊发的评论《刹刹带随行团上两会的歪风》一文。文章作者与某地一媒体领导吃饭,该领导说他们是来“侍候”领导的,且“一帮人”分工明确,有联系电视台做专题的、有联系日报上专访的、有联系网站做访谈的,还有的负责领导会外生活。笔者佩服这位评论家的勇气,终于将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这层窗户纸“点破”了。
官员代表委员来京开会,“随行团”隐藏在暗处工作,其“三公消费”自然也是一笔隐藏的数字。其中,不仅包括“一帮人”的食宿费、办公费、交通费等,更主要的是“联系电视台做专题、联系日报上专访、联系网站做访谈”等费用。这笔费用到底需要多少,人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决不亚于他们的食宿开支。如此歪风,岂能不刹!
官员代表来京开会,“随行团”全程“侍候”,无不是官老爷作风在作怪。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中就为这种现象作了画像,“随行团”正是官僚主义下的蛋。一者是搞特殊、图享受,自己的发言不愿自己搞;再者是要面子、为名利,追求“两会效应”。
官僚主义乃“四风”之源,是久治不愈的顽症。大力反对“四风”,还请代表委员从不带“随行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