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两高”工作报告。这是周强第一次代表最高法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已是“熟门熟路”。在报告中,两个人“不约而同”用了同样一句表述:“共同维护司法公正”。(3月11日《新京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中说,“去年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案庭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济南中院微博直播薄熙来案的审判,打消了外界猜测,开创了一种新的司法公开形式。此外,去年近165万份裁判文书在网上公开,被人们解读为“用公开倒逼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报告中表示,自觉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在诉讼中的制约,保障律师依法执业,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两个人“不约而同”的表述,汇聚了司法为民的正能量,传递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决心。
习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政法机关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社会伸张正义、替民众主持公道”,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褒奖和期望。公平公正的最大受益者是群众,不公不正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群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把好“生命线”,守住“最后防线”。
培根有句名言:“如果说一次犯罪像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就像是污染了水源。”司法不公、执法不正的危害性,实在不可小觑。明朝思想家曹瑞曾提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可见,“共同维护司法公正”,是政法机关、政法队伍不可选择的永恒课题。
把好公平正义的生命线,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一要靠无私的心底来维护,虽然私心人皆有之,但公正与私心无缘,公正之举,不容私心所扰;二要靠坚强的党性来保证,严守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以民忧为己忧,以民难为己难;三要靠严格的程序来规范,尊重程序,敬畏程序,不媚于权力,不贪于金钱,不囿于人情;藐视程序、破坏程序,不仅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自身也将饱尝苦果;四要靠有力的监督来约束,正如两高“掌门人”说,自觉接受监督,及时修正在司法中的偏差,严防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古人云,“法者,平之如水”;老百姓说,“一碗水要端平”。期待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切实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