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走亲,基层连心,最近,一批批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房的嘉善党员干部成为水乡的一抹靓丽春色。“今年的‘走亲连心’不仅是嘉善的优良传统,更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身曲。”嘉善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门问计、基层走亲是嘉善连续多年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今年,嘉善按照“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创新开展“走亲连心”活动,组织各级干部走进基层、走进企业、走进群众,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
走的是群众亲,连的是百姓心,如何不让“走亲”成为新形式主义,嘉善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为“走亲连心”活动的出发点。
“一定要帮我把两袋米糊片交给吴委员,这是我的一片心意!”春节前,魏塘街道智果村村民75岁的陈光忠多次来到魏塘街道,要把他亲手制作的两袋米糊片送到街道党委委员吴舒羽的手中,虽然工作人员多次婉拒,但老陈一定要委托工作人员转交到吴舒羽手中。
原来,老陈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广播”,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客观因素,老陈不符合养老保险政策,可随着年龄增大,老陈身体每况愈下,每年的医药费成为他的极大负担。在“走亲”中,吴舒羽成了他的新“亲戚”。了解情况后,吴舒羽多次为老陈的事情奔走,并通过联系帮困慰问、临时救济等途径,帮助老陈争取到了一笔关怀补助,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2013年,随着省社保政策的扩面,老陈有了政策依据,考虑到他年老行动不便,吴舒羽“包干”了陈光忠的养老保险办理工作,并多次与相关业务单位协调沟通,终于帮他纳入了社保。
2014年春节前,陈光忠领到了第一笔养老金,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魏塘街道相关部门和吴舒羽表示感谢。“这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最大的激励。”吴舒羽说,陈光忠送的米糊片他没舍得动一下,他要以此为动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走亲”中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在“走亲”中破解难题、回应民需,在“走亲”中加快转型、推动发展,嘉善把“走亲”当作转变作风的抓手,更作为推动工作的利器。
“原来‘五水共治’和我们有这么大关系。”听了前来“走亲”的镇治水办干部金世耿的反复讲解,嘉善县西塘镇星建村养殖户张继华拍起了胸脯,他说,要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田,全力支持“五水共治”。他还主动要求承担清理河道的任务。
而精迪敏移动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样在“走亲”干部的帮助下破解了难题。看着出口处的高压电杆被移走,该公司负责人马鹊对项目在今年一季度竣工开园充满信心。这个总投资1.8亿美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巨无霸项目,对嘉善整个新兴电子产业的提升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末,即将竣工的精迪敏一期项目准备在长江路开设正式出入口时发现,开设出入口的地方有一根高压电杆影响了施工。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展“服务千企,情系万家”“走亲”活动中了解情况后,立即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供电部门随即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在今年1月底前完成了高压电杆移位。
“再小的问题也要马上解决。”负责“走亲”的开发区企管中心负责人郑金娣说,“对于工业条线的人来说,客商不是客,而是我们的亲人,只有真正沉下心为他们服务,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转型升级。”
带着感情下去,带着答案上来。在前期摸排共性难题的基础上,嘉善县各级干部带着解决方案走下去,为基层出实招、办实事。
浙江省爱迪曼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去年刚刚上规的企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资金难、转贷难让企业老总封华强头疼不已。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嘉善县经信局的工作人员为企业带来了新年“红包”——转贷基金。据了解,为了解决企业信贷到期资金周转难问题,嘉善县专门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解决了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今年在“走亲”中已帮助企业转贷1.6亿元。
据了解,“走亲连心”活动有效助推了嘉善各项工作的“开门红”。数据显示,今年1月嘉善县新批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8.45亿元。完成合同外资1.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5.88%和1824%;引进县外内资,实到内资7.39亿元,同比增长19.63%。(刘文书 张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