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会程短,车程长;十分钟会,一小时路

开会尚有浪费 治理还需加力

记者  王伟健  张志锋  卞民德  刘文波

2014年01月28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以来,各地在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上有了积极变化。财政部等部门日前也联合发布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对于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和改进会风将起到重要作用。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地方仍存在用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小会折腾一大群人”的官僚主义。这类既折腾人又毫无必要的会议在身边并不少见,实际上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值得警惕。

看现象——

■党政办副主任直言人手不够开会用,新闻发布会不过是7分钟的照本宣科

近日,记者参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内容已打印成文放在档案袋内,到场记者每人提供一份。所谓的新闻发布会,也就是发言人拿着材料念了一遍,除了某些连接词有所变化,主要内容只字未动。

发布会只有短短的7分钟,而所有的与会者都要在上班高峰赶到会场,费时费力。记者在现场看到,会议虽然很短,但会议服务却一项都没有减少,服务员提前为发言人准备了茶水,灯光、音响进行了多次调试,桌椅也做了提前安排。

“一些会议内容大家早就知道了,而且各地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结果上头还要开会重新部署一遍。”一位县级领导干部说,很多工作都是层层开会,而内容却没什么两样,一件事得听上好几遍。

在基层,“小会大折腾”的事儿并不少见。一些干部说,八项规定、反“四风”以来,会议从形式上减了不少,但内容却仍然少有改进。

徐达(化名)是沿海某纺织重镇党政办副主任,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拿着会议通知分别给相关部门的人打电话。谈起会议,他无奈地摇摇头说:“用会议落实会议,让基层干部累得不行。”他举例说,省里布置某个工作,先是开会要求市里落实,市里再开会要求区里落实,区里相关部门又是开会……全是靠会议来布置工作。他这个党政办副主任,手下有3名工作人员,但经常感觉不够用,“就是因为会多,大家都在忙开会”。

不光是“小会大折腾”,有的地方会议数量并未减少。记者与东部某市宣传部电话联系采访事宜,该市宣传部副部长在电话里低声地对记者说:“正在开会,请与新闻处处长某某联系。”联系处长,他亦压低声音对记者连声说:“在开会。”又致电工作人员,他同样在会上。中午,这名工作人员联系好了被采访单位,又提前对记者说:“下午被采访对象也有会,能否在他开会前就去采访。”

算成本——

■会议材料豪华装订,与会者送精美文件包和小礼品,一些参观点为接待耽误不少工作

偏远山区干部最头疼的,就是长途跋涉去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西北某山区市的一位领导干部介绍,当地离省会有3个多小时车程,每次省里通知开会,都要提前一天赶到省城,先住下来,次日赶到会场,抱一堆材料回去。有的会议拖个尾巴,当天赶不回去,还要再住一晚。一个领导、一个工作人员,再加一个司机,吃喝拉撒睡,一趟下来少说也要花几千元,还不算汽油费和过路费。而偏远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最为落后、财政收入最低的地区,可这样的“跑会”成本却是最多的。

东部某县级市的一位常务副市长告诉记者:“省里的有些会不去不行,去了也没什么大意思,一个会可能开半天,来回半天,时间浪费了,交通费用也花费不少。”他给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油钱大概400元,过路费大概200元,“开个会光交通成本在600元左右”。

记者接触的一些领导干部坦言,很多时候怕开会,不是怕自己工作干得不好挨批评,而是怕时间耗不起。“路上花的时间比开会的时间还长,身体劳顿倒在其次,关键是开个会三两天就干不成别的事,结果事情越压越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进度。”

参会者苦不堪言,会议的布置组织再节省,也得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某省举办了一次省直机关工作会议,会议筹备人员小沈说,八项规定出台后,会议的规模和档次已经严格控制了,“但该花的钱还得花。”记者看到会议材料很考究,供主要领导看的材料要有彩色图表,要用豪华版装订。另外,每个与会者都有一个精美的文件包和小礼品。某现场会的主办方向记者坦言,“开会的隐形成本不少,比如,各个参观点为了接待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耽误的工作等,为了开这么一次会,我们得准备近一个月的时间。”

地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介绍,“会议费像个筐,什么费用都敢往里装。”一些部门和单位利用会议费逃避支出监管,成为个别人报销“吃喝拉撒”、揩公家油水的方便法门。这位干部表示,最近中央出台了会议费管理办法,地方能否跟进、能否管住会议费乱花乱用,大家都很期待。

咋查摆——

■会议的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应限制会议开支,减少开会随意性

一名基层干部分析了“小会大开”的原因,他说,有的是图简单省事,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走形式;有的是检查太多,一些领导检查工作不愿意深入基层,而是乐意在会上听汇报;另外,基层工作头绪多、涉及面广,不论哪个单位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开会。“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把开会当成了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使会议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意义。”

江苏某省直机关一位年轻人在苏南某区办公室挂职锻炼,结果发现上级会议太多,有时甚至常委们没一个在家,全去外地开会了。“会议落实会议”是“小会大开”的重要原因,他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级压一级,大小事都靠开会解决,自然会就多了。而且,开会布置工作,可以直接把责任推给一线,只要布置下去,就算是“落实到人”,将来出了问题可以找责任人。

“一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某段时间内各种大小会议不断开,与这段时间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有关。假如你的辖区出了事故,上级检查起来,你要是没开会,追究责任就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一条。连会都没开,证明你不重视啊,你要开了会了,追究责任就少一条。”一位领导这样告诉记者。

吉林大学程丽红教授说,会议成为一种负担,根子在于缺乏有意义的内容。会议的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不然其“折腾人”的负面效应就超过了积极作用。开会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只有提高了会议质量,才能真正做到会议不“空谈”。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通过发文件的方式来解决,真有必要开会的也可以采取电视电话会议或者开现场会的办法,不一定非要都跑到一个会场里去。”“很多上级部门开会都要求一把手出席,其实有的会议主要领导没有必要参加,只需分管领导参加即可。”“有的会议根本没必要印发材料,不涉密的材料完全可以通过电子形式内部下发。”……

在日常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类似建议。“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开会,什么样的工作不需要开会,应该设置一些硬杠杠,尤其是要从会议开支上加以限制,减少开会的随意性,这样才能减少‘折腾人’的会,让会议回归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本源。”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8日 06 版)

分享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