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0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志刚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书记的论述,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态度,我们必须把活动精神时时处处体现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对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而党的作风,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不是通过一场短期的运动战、歼灭战就可以万事大吉,而只能在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与活动中才能养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尾声,但收尾不是收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的教育和实践,是党的常态活动,不是一吹而过的风,不是走过场的作秀行为,必须时时处处体现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长期抓、经常抓,一时的、短暂的、易变的行为才能变成长期的、固定化的习惯,才能形成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良好风尚,形成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氛围。只有常抓不懈,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巩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必须在后续的工作中把活动的成果体现为常态的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改革和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等等。总之,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把群众参与、群众监督体现在制度的整体设计之中。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还是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只有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决策、干部任免中,体现群众的意志,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党的政权才能巩固。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党员干部,必须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能否搞好的前提。没有群众的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自说自话。群众的满意度是判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败的根本标准。所以,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经验,习近平明确强调,第二阶段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真正搞好,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网 秦华)